这部小成本的爱尔兰动画,凭什么上了奥斯卡?

故事发生在幽暗漫长的中世纪,
在一座爱尔兰小岛上,
静静的修道院里,
有位修道士趴在桌子上,
一笔一划的在牛皮纸上,

画着繁复而华丽的图案。

那本书是黑暗中世纪里的一簇亮光,
它承载了当时最顶尖的艺术,
这就是《凯尔经》

传说,这本《凯尔经》一开始,
只有三个人负责写作、绘画。
颜料是从海上运过来的,
油墨是从从矿石里研出来的。
凭着这些来之不易的颜料,

他们画出了最繁复的图案。

创作《凯尔经》的僧侣们不会知道,
他们画出来的图案,
居然在接近一千多年后,
还能影响着人们。



2009年,法国上映了一部动画片,
《凯尔经的秘密》,
故事说的是一个小修道士绘制《凯尔经》的故事。

这部动画片的导演汤姆·摩尔就是爱尔兰人,
为了这部动画,
他构想了整整六年,
而《凯尔经的秘密》也成了他,

对自己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落脚点。



在动画片里,
绚丽的色彩和黄金分割的构图,
都取材自《凯尔经》。
那些复杂的背景花纹,
以及花瓣、树叶细微的脉络纹理,
都是由制作团队一笔一划画出来的。

他们在绘画的时候,
并没有用透视技法,
因为在古爱尔兰时期,
透视技法还没有出现,
所以现在,
还是照着中世纪的风格来。

这样一部没有3D效果、
没有大成本制作的动画片,
却入围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奖。

五年之后,
这个导演又推出了另一部动画片,
《海洋之歌》。
他说制作这部动画片的起因,
是带着10岁的儿子去海边时,
看到了渔民为谋生而杀死大批海豹。
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渔民们相信,
海豹是死者的灵魂,

所以他们是不会猎杀海豹的。
故事依然是爱尔兰的传统神话,
里面有会唱歌的海豹精灵,
有悲伤的巨人海神,
还有在古凯尔特人文化中,
伟大古老的讲述者。
不出所料,
这部电影又一次被奥斯卡提名。
今年8月它登上中国大银幕,
成了暑期档的票房黑马。

在知乎上,
有网友非常仔细的扒出《海洋之歌》成功的一些理由:
无论是它的几何构图,
还是它关于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的象征符号,
呈现都臻于完美。




其实,
无论是《海洋之歌》
还是《凯尔经的秘密》的成功,
除了归功于它们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瑰丽而不落俗套的手绘画风外,
最重要的是,
站在它们背后与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齐名的: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



爱尔兰的动画创作者,
把传统的故事与精神继承了下来,
而非只把它们当做即贴即用的标签,
因为他们知道,
这是一部作品不可或缺的东西。
正所谓,
万变不离其宗。

反观近两年的国产动画电影,
从所谓让人眼前一亮的《大圣归来》,
再到所谓十二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
多少有些差强人意。
而《海洋之歌》,
虽然资源在网上已铺天盖地,
上映11天累计票房只有1477万。
但这部爱尔兰动画,
依然赢得了口碑和敬意。



知乎上的萌小杀说,

其实,
这也就是我们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期待。
这样的期待,
是不是太高?

▲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