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感觉生活很穿越,上海的地铁一列一列飞驰而过,满满的人,一人一部手机,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写着,读着,划着,生活像是很快餐,很浅显,也很浮躁。
其实内心很排斥手机,会想到“奶嘴乐效应”。奶嘴乐最早是源自德国籍记者出版的《全球化陷阱》,而它又是基于大家知晓的“二八定律”。“二八定律”说:世界上的资源会逐渐集中到世界20%的人手中,剩下80%的人不会拥有这些资源,他们最后慢慢被边缘化。当这80%的人意识到危机的时候会产生不满,会出现对社会的反抗,会造成社会和阶层的不安定。为避免这种不安定,让二八定律依然成立,想应用奶嘴乐理论,低成本、半满足,去安抚边缘化的人,让他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判断,最终成为社会的附属品。我不知道对不对,或真不真,但是当知道这一效应后,心里很不舒服。
书中还说奶嘴乐主要两种形式:一是娱乐,大量的肥皂剧、花边新闻、网络骂战、综艺节目等,另一是游戏,各种各样的游戏,让现代人沉迷其中,网络上精力高度集中,后现实则是躺平。工作之余有事可做,带来快乐,无聊闲暇打发时间,没有时间思考当下的处境,没有时间去看外面的变化,也就没有时间产生不满情绪。我不知道奶嘴乐效应是不是成为现实,但会很担忧,但有年轻人,担忧自己的学生,担忧自己的孩子,当然这是一个时代问题,也算是闲的,杞人忧天,但有时想想,杞人应该有忧天的权利吧,胡乱想想,应该是可以的罢。
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上海图书馆,第一次来,其实是偷偷想着 然后付诸行动,想看一看图书馆的天花板,事实真的没有让我失望!
图书馆,是一组楼构成。偌大几栋楼,每一室,每一房,满满的人,每人都有书,一摞,或几本,或一本,鸦雀无声,安安静静。好奇而羡慕的我,一室一室去看,一屋一屋去瞧,去看书,去看读书的人。
细心留意,进进出出图书馆的人都自带读书气质,面容舒展平和,不急也不缓。不急说明遇事善于思考,条理有序,胸有成竹。不缓说明规划中有很多事要做,不敢有半点懈怠。
图书馆一楼是书目索引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腰板笔直,精神采采,有优雅知性的中年妇女,也有年轻朝气的学生,在电脑前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目,羡慕他们。
就连顽劣任性的杜小茂,说话也会压低好几度,手放嘴边嘘嘘提醒,不要大声说话,自己有模有样去选书,学别人,就地一坐,认真读书,特别认真,但是读懂读不懂那就不知道了!
我只知道他选的第一本书《马绍尔群岛》,第二本《红星下的英雄》,第三本《发现之旅北美洲与南极洲》……他应该是认识马字的,突然有一点啼笑皆非。
是什么让六岁不到的孩童有这样改变?应该是环境,是氛围,是读书人的场域,所以一个人眼睛所及,两耳所闻,脚下踏过,双手触过的人、事、情都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一日三餐,慢慢吸收,慢慢润泽,慢慢滋养,长进生命里,长成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