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死亡——《长远看来,我们都已经死去》有感

      死亡,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是残酷但又不能回避的一个词。是的,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都会面对死亡,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市面上也有相当多的书籍来描述死亡,前些年比较火爆的《死亡日记》就是其中一本,一般来说描述死亡的书的作者要么写的是自身经历,要么就是描述历史,从医生的角度来描述病人死亡过程的书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本《长远看来,我们都已经死去》的作者作为一个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就将自己工作所在的重症监护室里面发生的一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重症监护室,可以说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不希望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进去的地方,可以说这里面的病人每天都在和死神近距离相处,这里面的医生每天都在争分夺秒的与死神较量。作者肯-赫尔曼作为全球重症监护领域首席专家的身份在本书的短短四个章节里面为我们普通读者展现了医生们是如何在重症监护室里面工作的。

      我们可以通过本书详细的了解重症监护室里面的医生是如何工作的,例如第一章“你所不了解的重症监护室”里面的‘与死神搏斗的48小时’一文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医生在和死神的较量。里面在讲述给年满60岁的布鲁斯做的第二次冠状动脉搭桥术,作者提到‘我们刚为他连上监控设备和导管,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甚至对心脏除颤器也没有任何反应’这一情景,我看到的时候可以说是感到非常紧迫(换做一般人估计也是和我一样的心情),这个时候可以说考验的就是医护人员的反应能力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我看到了这群医护人员的高效执行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如‘同时,麻醉师和重症监护医生协同护士一起,给布鲁斯进行了六次静脉注射......’可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需要很好的协作能力才能够做到的。

      作者在本书的描写中特别注重采用具体的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例如第二章“谁能给出正确答案”里面的‘生命是否该被无限延长?’一文中一开始作者就通过89岁的格拉迪丝中关于做清除冠状动脉阻塞的手术以及另一患者玛丽的案例来指出重症监护室的角色转变,指出现在的重症监护室只是在被迫满足大家的需求。作者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还有必须继续对病人施救的话题,可以说现在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点话题,虽然站在家属的角度是肯定希望医院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但是站在已经不省人事的患者来说是否这样想的,可以说身为医生在这方面的立场是十分尴尬的。虽然,本文在最后也指出“总而言之,出于各种原因,我们很难袖手旁观,也不能尽早陈述既定事实,只能盲目地继续施救”,可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可以说本书针对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医护人员,因为医护人员估计对本书的很多观点是深有同感的,但是我想对于其他人来说,本书也是很有必要看看的。因为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们不仅能够更深一步了解这些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里面是如何工作的,也有利于医患之间的误会更少一点,互相谅解的情形多一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桥段:战场上,一个人被炸成重伤,性命不保却还在忍受痛苦——旁边的战友面临选择,是眼睁睁的...
    张廷慧阅读 1,130评论 2 4
  • 每天跑步现已成习惯,读英语也找到些感觉,还差写文章和看书,这两周读书的效率非常低,本月还没认真看完过一本书,明天必...
    陈泊辰阅读 159评论 0 0
  • 《明智行动的艺术》 两个小型分销店共有6名销售员,销售员1、2、3在分店A,销售员4、5、6在分店B。销售员1平均...
    丁华秋实阅读 632评论 0 0
  • 宝宝在一天天成长,妈妈的身体可能还没有准备好,难受的很。 晨呕还是很厉害,也吃不下什么,白天面对那么多的学生也真的...
    单禅阅读 419评论 0 1
  • 【知~学习】 《六项精进》大纲背诵0遍 共30遍 《六项精进》通篇诵读0遍 共13遍 《大学》背诵1遍 共39遍 ...
    宇嘟嘟阅读 1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