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快乐 |“生命蜕变营”打卡第十九天(20161225)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由于习惯了早起,即使上课的这几天,也依然到时候就醒了。有时候阅读,有时候写作,这样到了不得不准备去上课的时候,竟然很舍不得放下书或笔,结果每天早晨要不然就是踩着点儿进去,要不然就是迟到2、3分钟,总是时间很紧张的感觉。

当事情多起来的时候,难免有压力,一想到还没提交的任务,不免兴叹:“唉,那什么什么还没做呢!”当我觉察到这兴叹中夹带着一丝抱怨的味道时,我想:“这不是我自己的决定吗?这未完成的任务不恰恰正是我最喜欢最享受做的事吗?怎么反倒抱怨起来了呢?”果然,转念之后就不觉得是压力了,反而当作是给自己的犒劳,把最愉快的事放在最后做,作为愉悦的一天的结束。

今天是圣诞节,也是UP课程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准备开始同步阅读《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和《无死的金刚心》的日子。也恰巧在今天,我收到了佳佳妹妹寄来的新年礼物―《金刚经》台历。所有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两、三位一起上UP的同学这样评价我: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超强,很像理科女;但高冷,第一次见面后不敢接触。由于这个评价被重复提起了好几次,老师忍不住回应说:“其实呢,正是因为你们觉得好,但又距离遥远,所以似乎冷。”我发现,现在面对这些评价,我都可以一笑了之了。

以前我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被同伴说“高冷”,我会反省自己为什么给别人这样的感觉,应该如何改变才会让别人觉得我平易近人,容易亲近。我也的确为此付出过行动,在不违背自己心意的前提下。

但是现在,我不会过多地依据外在评判而轻易否定自己、迎合他人了,原因在于,一方面,时时刻刻修持的过程,就是在不断认知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且依止的是内在智慧的指引;另一方面,他人的评判更多的是其主观认知的投射,且标准因人而异,所以根源可能是他人自身的问题,我若为了让别人舒服而不断地改变自己,最终的结果只有迷失。

评判,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可怕很容易受伤但又遍布四周不可绕行的社会存在。在国外读书的日子里,我倍感轻松自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在欧洲人的互动之中,基本上不会出现评判,也非常尊重对方的人格和隐私,除非是肯定的赞扬与欣赏。当评判不被牵扯入内时,就不会有能量消耗在品头论足或者对抗上,谈话自然少了很多纠结、顾虑、闪躲、欲言又止等说不说都很累的负性体验。

下午的团体实践练习主题是“非评判聚焦当下”,事实证明,非评判的想法和行为如肥沃的土壤一样,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能量自由畅快地流动,如坐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一切都是自然地发生与结束,格外美好。

所以,在做学习总结时,我特别谈到,希望我们都能放下评判,先从不评判自己做起,再试着做到不评判他人。我们可以做一面镜子,只是如实地反映实相,而不是做一杆称,总要掂量掂量孰重孰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我在微信里也不乏看到有人呼吁不要过节的文章,理由是“这不是中国人的节日”。这的确不是信奉基督的中国人的节日,但是我认为,耶稣与佛陀一样,倡导的是大善和大爱的精神,倡导的是让爱的光辉照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而善与爱,不是等着某个佛或某个神给予我们,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担负起的责任,因为耶稣就是我们,众生皆可成佛。当我们让善良与慈悲充满内在时,人间就会被照亮。

圣诞节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惊悉九寨沟发生地震,晨读诗魁子丘先生七绝一首,信笔改来,以此祈福。 天旋地动撼巴山,神州十亿夜难眠。 怎奈天灾凭空...
    大气浩然阅读 2,206评论 1 8
  • 《匠人精神》这本书,我听樊登老师讲了不下5遍。感觉还是不过瘾,于是又买了纸质书来读。 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有着许许多多...
    肖爷_族长阅读 4,086评论 7 7
  • “她是怕黑、爱做梦的小猫,总是喜欢蜷缩在自己觉得安全的小角落,一边用舌头精心梳理自己的毛发,一边发着呆奇思妙想;她...
    奔跑的帕托阅读 1,904评论 0 2
  • 太阳西斜,为公园洒下一片金光。公园里此时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人一狗出现在公园的长椅上,我很喜欢狗...
    曲水凭栏阅读 3,15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