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诗与远方,更爱眼前的苟且

相比诗与远方,我更爱眼前的苟且。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说出这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人叫高晓松。

高晓松一出生就头顶光环,显赫的教育背景超过了我们后天所有的努力:在他家硕士就是文盲。

外公张维:两院院士,创办深圳大学。

外婆陆士嘉: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

舅舅张克潜是清华无线电电子系的系主任。

舅公施今墨是民国四大名医之一。

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母亲张克群是梁思成的学生。

父母离婚后,继父黄二陶还是开国副总理黄炎培之孙,水利大师黄万里之子。

林徽因和梁思成就住在他家的前院。小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家里人就会告诉他“去找谁谁谁”,而找的那个人,肯定都是国内某个领域的专家权威。

所以,当高晓松手摇折扇一身轻松说出这句话时,我知道属于我的诗与远方,远在天边……

千万不要以追逐梦想的名义来逃避眼前的工作和努力!惟有在当下加倍努力,才能把眼前的苟且活出诗与远方的意味。

远方不确定,不确定才焦虑;惜取眼前不虚度,不虚度才踏实。

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准节拍步步为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么不开始得过且过,要么干脆横下一条心,拿出死磕到底的劲头和自己较较劲、掰掰手腕。万事俱备何足道,山穷水尽方见真英雄。

读书让我们更能透过现象看透本质,风雨不动安如山。

不要停滞在舒适区、安逸于温柔乡。我追求十年后的诗与远方,那时竹杖芒鞋、一蓑烟雨,放白鹿于青崖,须行便骑访名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