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爷爷在山脚下种了一辈子茶,他的茶园和别人的不一样,茶树长得不密不疏,行距株距都刚刚好,既不浪费土地,也不互相争抢阳光和养分。他常说种茶要讲 “中庸”,“太密了茶树长不好,太稀了产量低,不偏不倚才最好。”
村里的年轻人阿凯,觉得陈爷爷的方法太 “慢”,想把茶园改得更 “高效”。他承包了隔壁的茶园,把茶树种得密密麻麻,还天天施肥打药,盼着能早点丰收。阿凯劝陈爷爷:“现在都讲究效率,您这样按部就班,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啊?” 陈爷爷摇摇头:“茶树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急不得,你这样硬来,反而会害了它们。”
刚开始,阿凯的茶园确实长得不错,茶树绿油油的,看着比陈爷爷的茶园茂盛。阿凯很得意,见人就说自己的方法好。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因为茶树种得太密,通风不好,好多茶树都得了病,叶子发黄枯萎。阿凯赶紧打药,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又赶上雨季,雨水排不出去,茶树的根都烂了,最后收的茶叶还没陈爷爷的一半多。
阿凯又急又悔,蹲在茶园边叹气。陈爷爷看到了,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不是说你的方法不对,是你太急了,没掌握好分寸。种茶和做人一样,不能太贪,也不能太懒;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才能长久。”
陈爷爷带着阿凯,一起把生病的茶树拔掉,重新调整了行距株距,又教他怎么根据天气情况施肥浇水,“春天茶树发芽,少施点氮肥,让芽长得壮;夏天天气热,多浇点水,别让茶树渴着;秋天要控肥,让茶树好好长根,为冬天做准备。” 阿凯跟着陈爷爷学,慢慢摸清了茶树的生长规律,茶园也渐渐有了起色。
第二年春天,阿凯的茶园终于长出了优质的茶叶。他捧着新采的茶叶,送给陈爷爷:“陈爷爷,谢谢您,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庸了。不是不追求,是懂分寸,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偏不倚,才能把事情做好。” 陈爷爷笑着接过茶叶:“这就对了,不管是种茶还是做人,都要讲中庸,才能稳稳当当,长久发展。”
从那以后,阿凯的茶园和陈爷爷的茶园一样,茶树长得不密不疏,茶叶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每当有人来请教种茶的经验,阿凯都会指着茶园说:“种茶要讲中庸,不偏不倚,才能长得好,做人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