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似乎是现今最流行的减肥或者修身的方法之一,莫说他人,只是我周围,隔三差五就会遇到辟谷的朋友。
前些天明明同学辟谷多日,每天只是喝几口水,不食任何食物,并不影响工作。今天又听到另外一位我比较熟悉的朋友辟谷到了第六天,不饿不累,不仅日常生活琐细毫不耽搁,甚至精神大好,思路清晰,如有神助。
当然,我也经常听到新闻里因为辟谷不当而命丧黄泉的事情,所以我对于辟谷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并非我好吃贪嘴,我只是对于自己无法搞明白的事情,不敢轻易尝试。
最早听到辟谷这个词语,是十几年前在一次异国他乡出差的时候,因为访问遇到一位经常辟谷的道家老先生,当时我们沿着京都的鸭川河散步,他给我说了很多关于辟谷的好处,以及历史渊源。那时候我尚在混沌之中,除了玩命工作,就是小资小调,对这类神叨叨的事情,一般都是归类到神邪异端里去。在那时候的我看来,凡是科学没有完全验证的,都入不了正统,无法因循执行。所以,我只是听了,也并没有去探索,反而生出几分鄙视来。
辟谷又叫却粒、断谷,发源于先秦。有论著《大戴礼记 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不神”,这大约是关于辟谷最早的理论根据了。道教创立后,沿袭了这个方法。道教认为,人食用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便,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因此多数道士根据《逍遥游》所描述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进行辟谷,祈求得道升仙,达到不死的目的。
传统辟谷又分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服气辟谷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的方式来进行,效果因人而异,目前没有科学论证依据。服药辟谷,则是通过不食用主食,断绝五谷,并且摄入坚果草药等来对身体进行调节,古代的养生有相关的记载,《洗髓记》里写,“食少而服气,乃得享天年”之说,《史记-留侯转》里记载了“张姓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记载了用服药辟谷来调理身体,从而治疗疾病的例子。
进入现代,我们生活的环境与古代相比,不单单复杂,而且污染丛生,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在说辟谷的好处,排毒减肥祛湿清理等等,但是对于辟谷原理、能量场,阴阳调节等等,我目前没弄清楚。另外,尽管在科学上讲,身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但是断食后营养能量的来源如何获得,而且身体有强大的记忆力,不给予食物形成的短暂记忆,后期如何修复,等等问题,我目前无法整理清楚,所以至今不敢轻易尝试。
记得某个媒体采访张至顺道长,这位靠着身体力行而得道长寿的老人对于辟谷并不赞同,张道长认为,最好的辟谷,就是自然而然进入的状态,是身体的本能需求,而不能强制而为。大致是:“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张道长对于今天人所谓的修行,颇为不解,他最经典的一句话:“人都做不好,谈什么修神仙”!
我不能给辟谷一个是或非的结论,它本身也许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也许辟谷只是适合一部分人,也许某一天我也开始尝试辟谷,这些都不足为奇。宇宙是一个变换的道场,时间维度的交替,人的体验也在转变。佛法道学的先导性,也许是科学永远也跟不上的,就如前些天和邓老师在讨论时举的例子:佛法道学从珠峰北坡爬,科学从珠峰南坡爬,等到科学爬到顶峰的时候,佛法道学或许已经在顶峰等待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