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伤寒论太阴病部分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意味着邪气从六腑向五脏方面发展。

太阴病的病理

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脾胃功能虚衰,阳气不足,就是脾阳虚衰,升降功能不好了,同时还有寒湿之邪不解。

太阴病的证侯

肚子胀满、呕吐、不能吃东西、腹泻、肚子有时候还疼痛。

太阴病特点

脾阳虚衰、寒湿伤脾。

太阴病分类

  • 经证:脉浮、四肢烦痛,治疗用桂枝汤。
  • 脏证:中寒脾阳虚衰,肚子疼、肚子胀,自利而不口渴,治疗用四逆汤辈,如四逆汤、理中汤。
  • 其他:脾脏本身的阴阳、气血不和出现的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 寒邪伤脾,脾气不能运化,导致腹满;
  • 脾气虚寒,清阳不升,就会出现“自利”;
  • 时腹自痛,是虚寒性疼痛的特点。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寒在中焦用理中,寒在下焦用四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