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下有家理发店,开了快十年,老板姓陈,大家都叫他陈师傅。店面不大,就两张理发椅,墙上挂着面旧镜子,镜框掉了块漆,洗头池旁边摆着几瓶快用完的洗发水,看着实在不起眼。斜对过儿去年开了家网红理发店,玻璃门擦得能照见人,里面的理发师都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墙上贴满了新潮发型的海报,还总放着 loud 的音乐,一到周末就挤满了年轻人。
有回我去理发,先去了那家网红理发店。一个染着蓝头发的理发师过来,没等我说话就说:“哥,现在流行摩根烫,显得头发蓬松,再染个奶茶色,特别显白,我给你设计一个?”我说我就想剪个短发,简单清爽点。他皱了皱眉,还是不停地劝:“剪短发多普通啊,烫一下多好看,现在年轻人都这么弄,办张卡还能打八折。”我实在烦得慌,转身就去了陈师傅那儿。
陈师傅正在给一个大爷刮胡子,见我进来,笑着说:“来了?先坐会儿,马上就好。”等大爷走了,他让我坐下,拿起梳子比划了两下:“还是剪上次那个短发?稍微修短点,两边推一下?”我点点头。他就拿起剪刀,慢慢剪起来,剪一会儿就停下来,让我对着镜子看看:“怎么样?这个长度行不行?不行我再调。”整个过程安安静静的,他没推销办卡,也没推荐染烫,就专注地剪着头发。剪完之后,我对着镜子一看,头发长短合适,线条也整齐,摸起来特别舒服。我问多少钱,他说:“还是25,没涨价。”
后来我发现,网红理发店里的人虽然看着多,可好多人剪完头发出来,脸上都没什么笑容,有的还对着镜子叹气;陈师傅的店里虽然人不多,可每个剪完头发的人,走的时候都乐呵呵的,说“陈师傅剪得就是舒服”。有次我剪头发的时候,听见一个年轻人跟陈师傅说:“上次在对面剪头发,花了三百多烫了个卷,结果没两天就直了,还不如您这二十多剪的头发实在。”陈师傅笑了笑:“理发嘛,关键是让人满意,不是要多贵、多新潮。我剪了一辈子头发,知道什么样的发型适合什么样的人,心里有谱,手里才不慌。”
“心里有谱,手里才不慌”,这句话我记了好久。咱们总容易被外面的热闹迷了眼,觉得新潮的、贵的、别人都在做的就是好的,可实际上,只有心里清楚自己要什么,知道事情的根本是什么,做起事来才不会乱,才能把事做好。
就像我妈做饭,她从来不用什么复杂的食谱,也不买那些进口的调料,就用家里常见的油盐酱醋,可做出来的菜就是好吃。有次我问她:“妈,你怎么做的菜这么香?”她一边择菜一边说:“我做饭的时候,心里想着你们爱吃什么口味,盐放多少,醋放多少,都有数。比如你爸爱吃咸点的,你爱吃淡点的,炒同一个菜,我就会调整一下调料。心里有谱了,做出来的菜自然就好吃。”反观我,每次做饭都照着食谱一步步来,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毫升,可做出来的菜还是没味道,因为我心里只想着食谱,没想着吃饭的人喜欢什么,手里自然就没了准头。
工作上也是这样。我之前有个领导,不管遇到什么急事,他都不慌不忙的。有次公司来了个大客户,要求三天内出一个方案,大家都急得团团转,只有他坐在那儿,先把客户的需求一条条列出来,再把每个人的分工安排好,然后说:“大家别慌,咱们先把核心需求搞清楚,再一步步来,肯定能完成。”结果,我们按照他的安排,有条不紊地做,真的在三天内把方案做了出来,客户还特别满意。后来我问他:“您怎么这么淡定?”他说:“因为我心里有谱啊,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手里自然就不慌了。”
可现在好多人,心里没谱,手里却慌得很。就像有些年轻人找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看见别人考公务员就跟着考,看见别人进大厂就跟着投简历,结果考不上公务员,进了大厂又觉得不适应,天天焦虑得睡不着觉。还有些人做生意,看见别人开奶茶店赚钱就跟着开,看见别人做直播带货就跟着做,没搞清楚市场需求,也没准备好资金和技术,结果奶茶店开了没几个月就倒闭了,直播带货也没赚着钱,还亏了不少。
我想起老家的一个木匠,他做了一辈子木匠活,不管别人要做什么家具,他都先去人家家里看看,看看房间的大小,看看装修的风格,再问问人家的喜好,然后才开始画图、备料。有人问他:“你做个家具怎么这么麻烦?直接按图纸做不就行了?”他说:“不行啊,心里没谱,做出来的家具肯定不合适。比如人家房间小,你做个大衣柜,放进去都打不开门,那不是白做了?只有心里清楚人家要什么,手里的活才能做得好。”
你看,不管是理发的陈师傅,还是做饭的我妈,不管是我的领导,还是老家的木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心里有谱。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满意,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手里都不慌,都能把事做好。
而那些心里没谱的人,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看起来忙得很,可什么事都做不好。他们总想着跟着别人走,总想着追求新潮,却忘了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能做什么?结果,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其实,“心里有谱”不是什么难事,就是要多想想事情的根本,多问问自己的内心。比如,你想剪个头发,就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发型适合自己;你想找份工作,就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行业,自己有什么能力;你想做件生意,就想想市场需要什么,自己有什么资源。把这些想清楚了,心里就有谱了,手里自然就不慌了。
就像陈师傅,他虽然没什么新潮的发型,也没什么花哨的设备,可他知道顾客想要什么,知道怎么把头发剪好,所以他的理发店能开十年,能让街坊邻居都信任他。他的心里有谱,所以他的手里不慌,他的日子也过得踏实。
所以啊,别再跟着别人瞎跑了,也别再追求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下次再做什么事的时候,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心里有谱吗?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吗?等想清楚了,再动手去做,你会发现,心里有谱了,手里就不慌了,事情也就能做好了。
毕竟,过日子就像理发,不是要多新潮、多贵,而是要心里有谱,剪得舒服,过得踏实。这样的日子,才是真的好。
文章围绕“心里有谱,手里才不慌”的核心,用理发店、做饭、工作等生活场景展开,不知道是否符合你对“哲理”和“接地气”的期待?如果觉得某个案例可以再细化,或者想调整一下文章的侧重点,随时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