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品诗僧夏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南柯子·忆旧》是宋代仲殊写的的一首诗词。此为忆旧词,写词人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他对浮世生活的一往情深。作者是一位性情坦荡、不拘礼法的和尚,被苏东坡称作「胸中无一毫髮事」的诗僧。此词即是这位诗僧眞性情、眞才情的真实流露。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

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过片进一步以「残暑」、「晩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作者继续行走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

「绿杨堤畔闹荷花」,这一「闹」颇有情趣。「闹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

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是自指,「家」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多少人是因为“我们还欠星爷一张电影票。”而去看的《美人鱼》。至少我是。《美人鱼》挺好看的,搞笑,不按...
    挥着翅膀的皮卡丘阅读 2,350评论 0 0
  • 今天看到一张图,列出了我们都知道他最会画蛋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一生的主要成就。我们以为他主要工作是画画,没想到他的身份...
    乌卓阅读 8,224评论 0 3
  • 呵呵,看到这个标题,就能想像得到,我是一个看重情感本质的人。 是的,我是这样认为。爱的感觉和过程,几乎每个人都一样...
    简爱琳阅读 2,51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