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1

某个下午,阳光明媚。一些带着暖暖倦意的光线,冲破落地窗的阻隔,落在地毯上歇脚。

娃坐在地上,沐浴着阳光,全神贯注地用乐高搭一个城堡。

俺坐在餐桌旁边,翘着二郎腿,研究Gary给我的Light bread配方。想着如何能成功烤出俺生平第一个面包。

突然,娃一声“好臭”,把我的视线拉到了他身上。

小人儿正用手,拼命扇着鼻子。我问“怎么啦?”

“我放屁了,好臭!”

#%*&……

“那你离开那里不就行了。”

不行啊,屁股还在这里呢!

我不禁晒然。

2

看《少有人走的路》里,M.斯科特.派克谈及“关注的艺术”时写道:

真正倾听孩子讲话的人都会承认:从孩子的嘴里,往往能说出最伟大的智慧。

不禁就想起了上面那个,让我怀疑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的故事来。

有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可以避开。却没有想到,避开了,问题的本源还在。

如果都不直面问题,问题又如何去解决?

3

开始写公众号以来,每次要开始写时,好像有很多东西想说,又不知道选择什么来说,或者如何说更合适。

于是,坐在桌前,打开电脑,开始学别的一些课程。“我不是不写哦,我是要先学别的东西。”往往给自己催眠,试图想把给自己的承诺放在最后解决。

而事实上,还是要写。并不会因为把事情延后,就把心事放下。问题还是要解决。

确实,问题来临的时候,要面对,总会有挑战和不同程度的痛苦。所以,就有了拖延,似乎,一拖,问题能自动消失。

可惜,问题并没有消失。

回想少有的几次,中午前就把当天的文章写好啦:吃掉了那只“青蛙”。一整天,心情都是轻松雀跃的。然而,并不能改变其他时间,尽可能拖后的事实。

派克说:“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会更长。

表面看来,把写作拖到不能再拖,似乎短时间获得了解放,但是,脑子里的那只“青蛙”可不会停止蹦跶。直到把它吃掉,才能消停。

4

你是什么样的习惯呢?喜欢把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只“青蛙”一早吃掉?还是像我一般,经常拖到不能再拖?

不管哪样,你其实都不是在孤军作战。

“关注的艺术”里还提到体现关注最重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但是,学会倾听自己,经常被我们忽略。

比如,“我为什么不愿意去把这件事情先做好?”

如果我们愿意真实的面对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回答,可能根本就不会再纠结。

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如果心里有纠结,可以连着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说不定问题就解决啦。

“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写?”

-我害怕写不好被人笑话。

“你这么在乎被人笑话吗?”

-是的,毕竟自己说要成为牛B的人,如果写的东西都不入眼,何谈牛B?

“你觉得什么才叫牛B?牛B在你眼里只有一个标准吗?”

-那倒不是,不过目前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这样的。

“那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标准?”

……

5

一步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中间确实有痛苦,可是,如果在这痛苦的过程中,能对自己多了解一点,不也值得了?

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不外乎三个:“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如果连自己都不是非常了解,又哪里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是不是适合自己来走?

6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走,甭管人多人少:

1. 多跟孩子交流。童言稚语能让你开怀,同样也可能发人深省。

2. 直面属于自己的问题。

我是“牛牛的Annie”。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谢谢!

✦✦✦✦✦✦✦✦✦✦✦✦✦✦✦✦✦✦✦✦

【参考信息】

参考书:《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M.斯科特.派克

译者:于海生

出版: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 787504 48169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