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习录》第二天

  “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书,模仿誉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就像一副摄影作品,是属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不同的人所看到的,是经过他的审美、他的阅历、修养等等来产生的结果。其实,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结果,有着不同的感受,我倒是认为是无所谓的。而不必非得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可是却有很多人意识不到。。。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謂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言:“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宁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 望道而未之见?”。

  义理并不在固定的地方,无穷无尽。不能以为自己稍有所得,便认为不过如此而已。即使再谈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也没到极点。另一天又说:“圣人就像尧、舜吧,但在尧、舜之上,善仍没有止境。恶人就如桀、纣吧 ,但在桀、纣之下,恶 仍然没有尽头。假如桀、纣还没死,做的恶难道仅此而已嘛?如果善有止境的话,文王为什么会“望道而未之见呢”。

  凡事需尽力并自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读《传习录》第二天,对先生有了大体的了解,对先生生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徐爱向阳明先生请教〞知行合一〞之训,对“...
    晴朗的天空1阅读 1,937评论 0 1
  • 炎热的大暑之日,拥着学修们的鼓励和支持,基本完成了今天的阅读。 开篇“止至善”,意思是说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阳明先...
    沐一儿阅读 1,618评论 0 3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古代人把知和行分开说,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知和行的含义,而不是让我们把知和行分开,知...
    贇贇的政阅读 1,885评论 0 4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木瓜》在诗经中所表达的感情历来颇有争议。一说是对于友情的表达,因朋友对我们滴水之恩...
    萃彦阁0103阅读 2,586评论 0 1
  • 听完第三次课以后,我便开始了自虐,烧脑~(大半夜的,突然就冲动的爬起来写作业了,大概就是因为明天要交作业了吧,总不...
    我是婷玉呀阅读 1,5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