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随笔刘成波
一、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老师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是学生最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个令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亲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嘘寒问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知学生所困,解学生所惑,久而久之,就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的尊重。个别老师教了学生一学期,却连班里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二、重视课前的导入,精彩的课头是成功的一半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的设计既不能脱离知识的衔接,又要有趣味性,如作业批阅中典型错误、生活中的趣味生物故事,甚至与生物有关的时事杂谈等。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学习,在笑声中开启智慧。三、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1、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发动学生到自己的住处周围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或者让孩子们调查学校生物园中的生物,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请各小组上台汇报、展示,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2、“百闻不如一见”,亲眼见过和亲手做过才会终身难忘。我让学生亲手培育蘑菇,当讲“真菌”时,我拿出长好的蘑菇到课堂上,学生非常兴奋,因为看到自己的“成果”很有成就感,对“蘑菇属于真菌”就很自然记住了。而在学习“生态系统”时也就很容易理解蘑菇不是生产者而是分解者。在讲授“植物的一生”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会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培养豆芽,观察发芽情况,再把它放在窗台,观察向光性。这样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比如在讲“人体系统”时,可以发动学生携带一些实物来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型,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每个学生都乐意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四、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学习内容 如今,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生物课本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毕竟教学内容有限,例子也不够丰富。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实例,近些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图片,播放生物实验的视频短片等,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丰富生物学习的内容,效果很好。 总之,只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学质量就会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