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具备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愈发重要。这一能力不仅体现个人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还在诸多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不久前,哈萨克斯坦高官叶尔兰・卡林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分享了该国人口政策改革的经验。演讲后的提问环节,中国人民大学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俄罗斯与中亚问题专家王宪举教授,提出了 “如何让女大学生心甘情愿生育” 的问题。王教授认为,中国低生育率现象与年轻女性摒弃传统生育观念有关,并询问哈萨克斯坦如何推动女大学生毕业后尽早且多生育。这个问题让被问者陷入两难:回应吧,似乎不太合适;不回应,又显得不尊重提问者。这一案例充分显示出,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并非易事,它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提问的时机、场合以及对被问者的影响。
在访谈节目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专业且切中要害。这些高质量问题是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背后是他们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他们深入了解嘉宾和访谈主题,提前构思各种问题,以便在交流中引导嘉宾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不过,并非所有专家和主持人都能像优秀的访谈主持人那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像王宪举教授的提问,虽然引发了关注,但也暴露出在提问时可能缺乏对问题敏感性和恰当性的考量。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提出 “幼稚问题” 的阶段。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无需羞愧。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增长,我们需要尽快掌握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技巧。问题的质量如同成长的刻度,清晰地反映出我们在知识、思维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以学霸为例,他们的优秀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更在于善于提出高质量问题。学霸们在提问前,会进行深入思考,尝试自己寻找解决方案。他们只有在穷尽所有可能后,才会向他人请教。这种提问方式,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幼稚问题” 反映出我们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起点;而 “优质问题” 则展现出专业性,是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成果。在职场中,前辈们常提醒我们说话做事要深思熟虑,其核心就是让我们避免提出 “幼稚问题”,鼓励我们在专业领域深入钻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随意提出的问题,不仅暴露了提问者对问题的不重视,也难以得到他人的认真回应,最终可能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当我们养成提出高质量问题的习惯时,往往会发现,理想的答案会随之而来。就像人们常说的,好答案总是在等待与之匹配的好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向他人请教,还是借助搜索引擎、人工智能获取信息,我们都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比如我,在提问前,通常会在电脑上先提炼问题的核心,再逐步补充相关背景信息,反复斟酌后,才将问题提交给搜索引擎或人工智能。
特别是在使用人工智能时,提示词的运用至关重要。我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封面图片大多借助人工智能生成,这就要求我具备精准设置提示词和准确描述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清晰、准确地向人工智能传达需求,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未来,能否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体现。而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清晰、准确地向其描述问题并获取帮助,这本质上是一场提问能力的较量。
以 DeepSeek 为例,它对提问者的要求相对较高。我们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测试发现,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例如,询问 “沃尔玛有投资价值吗”,得到的回答可能比较笼统。这是因为问题缺乏明确的限定和背景信息。所以,在向 DeepSeek 提问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问题,让问题更具结构化、清晰化和明确化。这样,它才能给出更准确、更系统的答案。在我看来,DeepSeek 是目前较为实用的大模型之一。有些人觉得其他模型更好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提问能力有待提高。我用相同的方式测试过豆包等模型,发现与 DeepSeek 相比,它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提问能力就是我们开启知识宝库、获取有效信息的钥匙。无论是与他人交流,还是借助智能工具探索世界,提出高质量问题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它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思维层次,还能为我们的人生开辟更多可能。
所以,别再轻视提问的力量!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提问,精心打磨你的问题,不断提升提问能力。当你掌握了这门关键技能,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了,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如果你也认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就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让更多人意识到提问的价值,一起在提升提问能力的道路上成长进步。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在提问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咱们一起交流探讨,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