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就要死去,今天我打算干什么

        因为从小远离家乡生活,从未亲历过亲人离世的场景。

        唯一与死亡有关的记忆,是外公病重时拍来的紧急电报。那时还在读小学,我一人,拿着电报,拉上窗帘,坐在窗台,泪如雨下嚎啕大哭。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告知父母,把电报给他们看的,只记得因为上学,父母没有让我和弟弟回去和外公告别。

        那是第一次体会亲人的离世,也第一次明白什么叫作死亡和再也不能相见。

        因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从小的所有教育里,家长和老师未曾教过我们怎么应对死亡,如何在自己面对死亡时做好心理建设。直到大学接触心理学,课堂上做的墓志铭和假如生命还有一个月的心理游戏。明白了还有死亡和生命教育这一回事儿。于是,在工作中,每次给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总会安排2-4个课时谈谈死亡这个话题。

        好像从没有用文字来回答“如果明天就要死去,今天我打算干什么”的问题。今天就借千字文好好思考一番。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似乎必须有一个前提:死亡前一天,我必须神志清楚手脚能动才行,否则很多打算做的事情是无法在昏迷状态下完成的。

        人类简史的作者说,人类是唯一可以活在自己想象构建的世界里的动物。看似我们每天的生活毫无危险,但其实死亡是一个概率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每天从家到办公室,是在周围所有人都安全无误操作的概率下才得以实现的,比如未发生重大灾难、红绿灯无误、自己或周围人走路或开车无误等概率下,我们才得以存活。人类确是活在“绝对安全”的假象里才能避免死亡的焦虑。

        生命和死亡这件事情,是谁都无法预料和准备的。我确有可能在还没准备应对死亡的任何时候就挂了,所以前一天也许和现在任何一天无所差别。说不定过完今天,明天就突然挂了啥也还没来得及打算。

        但,如果是今天真知道明天就要死去,而我又还能吃能喝能表达。我应该会给我生命中珍视的每一位写一些告别的文字,感谢他们能够出现并留在我的生命里;然后和父母家人好好吃最后一顿饭;洗个澡换身自认为好看的衣服;拿本最爱看或者还没看完的书;安静等到那一刻的到来。

        我希望自己没有疼痛和哭天抢地地离开这个世界,我并不懊恼自己毫无建树地闭上双眼,也不遗憾我没有过上所谓社会标准的标配生活。

          《自由的选择》里,弗里德曼摘录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说过的观点:“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自己的身与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所以,我是安乐死的支持派,如果明天就要死去的前一天,我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我希望我可以自己选择带有尊严地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最后,如果明天就要死去,今天我应该是完成千字文后静默地离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童年是一张书卷 摊开第一页 是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座右铭 是清晨走两百米去学校 要一碗汤面 对爷爷奶奶说再见 童年...
    颜延阅读 1,007评论 0 0
  • 也吟打碗花 ——读儒雅老师《一路盛开的打碗花》有感 文/清风 碱地沟渠悄发生,化身嗽叭欲哀鸣。 年年不褪红花色...
    清风2阅读 2,784评论 2 4
  • 昨天我听了无戒的写作的第一课,收获和启发给我不少呀!我昨天已经跨出了第一步隐隐的写了一篇感悟都写到11点多才拼到1...
    小西伯利亚狼阅读 1,514评论 0 0
  • 高考结束了 对书店仍念念不忘 先锋书店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 有人说她是南京文化的地标 有人说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
    nlnl分不清阅读 2,73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