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最近考试周,在身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动力,什么是动力呢? 如何去驱使动力呢?这不难让我去思考它,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种特质,驱动我们去做某些事情,不论任何代价.然而考试周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让我无比深刻的感受到,逐渐的接近它......

        这些都要从我熬夜开始了,尤其体现在考试前一天尤为明显,对于一门几乎不了解的课本知识,花2天时间去学,还不能挂科,第一天的时候,你可能没有什么感觉,还在松懈学习,跟着自己那不紧不慢的节奏,甚至想去偷懒一会,心想一切还早,但是等你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你就会开始神经紧绷,发现自己还没有学多少,当你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动力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目的只有一个-不能挂科,然后你开始看视频开倍速,学会直接去电脑上找知识点,自己去探索,去学习任何知识以到达对整个考试内容有与一个清晰的架构,不论吃多少苦头.你去使用大模型,问一切你不懂的题,然后通过大模型给你的解答你开始逐步分析,深入知识.但是为什么前一天意识不到呢,你开始反思,从一开始就这样不好吗,就不但是你的大脑不是这样想的,当你处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欲望,你的大脑不会让你去做很繁琐费脑的事情,这是人的本能,这也是读了认知觉醒的一点感悟,总是有一些东西在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没办法清晰的去感知它,但是它会让我们去做目前场景下最轻松的事情,减少大脑的能耗.所以你前一天悠闲学习因为你知道你必须要学习,直到第二天晚上开始熬夜学习,因为你知道你再不学习你就要挂科了,动力在层层叠加,然后控制你的大脑,趋势它做那些紧急的事情,所以动力也是一个可以很好控制大脑的以一个行为因素,控制好这一点可以加以利用并且提高自己的效率.根据这个心理,我开发现自己晚上的学习效率可以达到白天的两倍,所以我就可以把那些低效率的时间用在别的地方,而不是傻傻呆在哪里浪费时间,最后还觉得自己很努力肯定不是自己的问题,其实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任何学习的出发都不应该盲目,尽量做到时间使用率最大化,刚开始做不到也没关系,慢慢来,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在试错当中成长.(这是我四次迭代的一个感受).

        最后要说的就是做一件事情最忌讳的前面很积极然后后面消沉,越接近结果的时候越要加倍努力,也不要做假努力,就是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事实上根本没学到多少,这种行为只能感动自己,是没有结果的,别人学一个小时你学三个小时,这就在于自己把握事情的程度了,别人学到时候有目标有行动有输出有智慧.而你学习只知道学,也不思考,做大脑的奴隶,什么成绩都没有.所以我们不要做无意义的努力.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需要非常非常清晰,但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