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爱得累

鉴赏古陶瓷的书,没有几十年的专业素养是很难看懂的。再说目前古陶瓷鉴赏书籍 文章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喜欢用古人说法当经典和佐证,现在人的鉴赏手段比古人多多了,古人的经典未必适用。

☞文字含糊不清,有的甚至前后矛盾,怎么说都有理。

☞有的讲的是鉴赏共性问题,可遇到个性问题就驴头不对马嘴啦。有的讲的是鉴赏个例,共性问题又缺失,照图索骥,天下无双。

☞书籍和文章列举的图例总是那几件,人人出书,多很重复,看得越多越糊涂。

☞很多大师会指导你多逛博物馆,此话有理,可到了博物馆也不能近距离鉴赏文物,再说博物馆的文物保法,有此文物的宝光很难鉴赏到,这一点对初学者十分不利。

三年前我买了这个小方花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人点赞,有人贬。贬者说这东西太多了,但我查遍文物书籍 文章和图集硬是没找到相同的物件,三年来市场上也未见其“同胞”兄妹,成了孤品,造假者是不会只造一件的。

上周六我又在市场上寻觅到一香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单从纹片和釉色来看,与上述花盆到有“同族”的味道。但花盆是薄胎薄釉,还有“修内司”阳刻款;香炉是薄胎厚釉(或是厚胎薄釉),无款。若我再查三年资料 图集和寻觅实物,仍不见“同胞”兄妹或“同族”,我就断它们为真。

为了证明两物件的真假(还是我自说自话)要忙六年,爱古陶瓷真的爱得很累。这就是古陶瓷的魅力所在,也是无数人为它痴狂的原因。累归累,对于从职场上退休的人来说是健脑的好方式,只有自找苦吃才能健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史文化产物搜集起来,进行研究,欣赏,发扬光大,其实,现代的收藏人们研究是换汤不换药,将收藏发展成为经济...
    陈月红阅读 2,157评论 1 3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198评论 0 1
  • 这周总算看完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感慨颇深。提起夏目漱石,大多数人第一想起的必是那句含蓄表达爱意的句子:今晚月色...
    书言居阅读 22,829评论 1 33
  • 于是,很多东西变成了后来! 我们都曾憧憬着自由又充实的生活,希望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看细水长流、长河落日。向往着一...
    紫菱寒月阅读 259评论 0 1
  • 松下 飞利浦剃须刀 Cpb长款隔离 城野医生化妆水 台湾80多
    尼可深蓝阅读 2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