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所知障”,保持“好奇心”

对一个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包括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你通常是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
你满腔热情提出一个新观点,有没有遭到那些过来人的否定?因为他们说他们有经验。

对新人新事新观念,选择接受,还是选择不接受,你是依据对这个新鲜东西的“无所知”?还是依据对过去旧东西的“有所知”?

被否定的时候自己感觉可能会很不爽,因为之所以提出来一个新观点,目的不是想找人交流一下,就是想能够实施。被否定了,就等于是被直接间接地扼杀在摇篮中。

一般来说,否定他人观点的人,他们的依据是自己过去的经验。所以,我曾经自己总结出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愤愤然:“有蒸馒头的经验,未必就会蒸包子”,干嘛总否定我的主意?

当然,我不是真理的代表,所以,常被否定倒也没什么。但是,对人们喜欢给出“否定”的防御习惯,我是很感慨的。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佛家的说法来阐释一下,即“所知障”。

佛说世人有那么几个“障”,其中“所知障”是因为“知”而造成的“障碍”。这个说法似乎有点颠覆我们通常的认知,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多知多能”。

可是,随着年龄见长,我对“所知障”的体会却越来越深切。佛说过自己没有说过什么法,虽然他说了49年的法。他是希望世人能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去自己的感悟,而对于一些无法言尽的宇宙之道,任何一种描述都可能干扰了另一个人的思维,限制了另一人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曾知道了很多知识啊经验啊,都可能反倒害了自己。

人们因为早先学到过的理论或知识,形成了一些依据和标准,并以此来应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新事物。越“老谋深算”的人,越是所谓的“见怪不怪”。在面对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很容易就反对,或者拒绝接受,或者下否定判决。这就是被自己的“知”所障,而这样的态度,使人们丧失了很多良好的机会。

破除自己的“所知障”是很难的。我发现,让江湖上混了多年的人记住什么东西不容易,让他忘记什么东西似乎更难。

但愿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时,保持好自己那份好奇的“童心”,让自己归零,归零,别让自己被所知而障,得了“所知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忙时想想别人,闲时想想自己。自知者智,知人者明。只要对人性有着清晰的认知,就能够淡然的营建你的人生,没有理想的环境...
    卜晓夕阅读 400评论 0 1
  • ”罗书萍 焦点中级网络四期 坚持分享第598天2018.10.26周五 瞧,那一双双放光的大眼睛 看到何老师的分享...
    L次第花开阅读 25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