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到尘埃,要放肆绽开——读张爱玲的《小团圆》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张爱玲

上面是《小团圆》初稿写成之后,张爱玲曾幸福地对挚友说的。

多少人陷入别人编织的梦里面,以为是自己也是主角,拥有主人公应该的优越,拿着理解去斩杀梦中所有的荆棘,到头来发现连配角也不是,打了个酱油,连瓶身都碎了,酱黑色的汁水流遍全身,才发觉这真是糟糕透顶!

以自己为代价,将破碎的梦一点点粘起来,幻灭之后我只剩下手中的这些了。

于是,我走进张爱玲《小团圆》的世界。

1.九莉的原型是张爱玲吗?是,也不是

张爱玲的《小团圆》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女主人公九莉是位在香港学习的文科学生,当时香港受日军的炮轰,时局动荡不安,九莉遇到了邵之雍,并且爱上了他,只不过邵之雍结过婚,有好几个女人,并且和九莉在一起后,又有了新欢。后来两人分手,九莉和燕山在一起,不过九莉三十岁那年,燕山和一位富家小姐结婚,而九莉还是孤独的一个人。

文章的结尾引用威尔斯科学小说《摩若医生的岛》中的“痛苦之浴”,九莉说她总想起这四个字来。

很多人都说九莉的原型是张爱玲自己,我想一个作家笔下的女主,虽没有十成的像,十分之一总是有的。这就让我想起了写《名侦探柯南》的漫画家青山刚昌,他和漫画中工藤新一身高相似,且两人都不喜欢吃葡萄干,这种故意为之的地方还有很多。

2.近大远小,剖析内心

九莉在学校读书同学比比说过,“身边的事比世界大事要紧,因为画图远近大小的比例。窗台上的瓶花比窗外的群众场面大。”

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觉得天下大事是我这个小市民不容置喙的,我只能做旁观者远远观望,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对它们无能为力,献言献策轮不上我,知识才干每样都欠缺。

所以,我会将发生在我自己身边的事情放大,甚至恨不得拿一个放大镜去把它放大到100倍,如果有的话。这也充分利用了“近大远小”的歪理。

不过,我想如果进而把内心世界放大,这又何其悲伤,令人却步!将自己的内心血淋淋地解剖,场面之血腥,是否过于极端?

恰好,这本《小团圆》正是张爱玲坦然面对自己内心之作,有人这样评价它:

“这是本一翻开就教人魂飞魄散的书,一面读一面手心冒汗,如同堕入不见底的梦魇。很少有作家肯这样暴露自己的冷和残酷,不稀罕任何体谅,更不屑廉价的同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幸福不可复制

钮先生请比比与九莉吃茶点。临走之前,纽先生低声问比比:“我能不能今年再见你一面?”

九莉在旁边十分震惊,她想起了几年前燕山也曾经对她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隔了一天见面就是新的一年再见了。

多少人说的话都当不得真,能陪在身边的而只有自己。三十岁身边什么都没有,没有爱人也失去了生孩子的权利,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打击、凄凉、灰暗……这些词都描绘不出她内心的模样了。

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感同身受,只能同情或只能唏嘘,因为我们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看待别人的喜怒哀乐与离愁分合。我们也在反省自己,从别人的前车之鉴中,想着如何紧紧地抓住自己的幸福。

只是幸福是不能复制过来的,就好像世上没有第二个自己一样,它飘渺、无实体,它历经千番,终于成一道光,不知是闪烁的光,还是感动的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2年,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背负着是否遵从张爱玲生前遗愿的争议,《小团圆》终于出版了。 这本早已名声在外的自传...
    芊语芊寻阅读 4,191评论 64 141
  •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
    叶子露Lucya阅读 1,844评论 10 15
  • 写一封关于自己的年底总结!!! 写一份关于自己的总结,首先从了解自己开始 喜欢红色,就像自己的性格张扬不羁,喜欢自...
    倩倩的小主阅读 495评论 0 0
  • 论及阅读的重要性,恐怕没有哪个时代能与当今相比,我们所置身的信息环境简直可以用洪水来形容。我们必须牢牢地...
    慧慧妈妈66阅读 655评论 0 3
  • 今年九月下旬,因为去广州培训的缘故,趁着周末,去了一趟惠州的海边。 第一次去南国,气候、饮食、语言都是全新的,还好...
    吧啦吧啦花花花阅读 866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