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久之前,就开始纠结,担心为什么没发现有什么玩具是孖宝特别喜欢,爱不释手的呢。刚刚听了唐老师的分享,似乎让我找到了答案。不是你们没有喜爱之物,而是被我们忽略了剥夺了。
比如,儿子七八个月大就喜欢上一块从衣服上剪下来的猴子脸图案的布,一看到就把他抓到嘴里叼着。不管在地上爬行,还是试着抓着围栏爬起来,反正就爱叼着那块小布,笑嘻嘻地。还有一只巴掌小的又薄薄地轻松熊也很爱,可能很容易把控,也一看到就喜欢塞嘴里叼着。刚开始我们在会在意,每次洗衣服都帮他们一齐洗洗,久而久之,猴子脸不见了。小熊还在。
玩具也一样,为了方便我们大人看管,总是把玩具,绘本,收起来。尤其最初的毛绒玩具,被老人家一下子全没收了,不再出现。现在回想,其实就是我们没有珍惜你们所爱,总以我们的标准帮孩子决定该不该拥有,该不该玩。以致于现在也没发现你们有什么特别爱的。
我们彼此对家人,我对先生也一样。我不爱,你也不该做,不该想。太霸道专制了。
也让我反思,从小到大,我也一直被这样教育过来,大人不爱不喜之物,我也不能爱不能拥有。像漫画,像芭比娃娃过家家玩具,像动画片,像打游戏,等等等等。别的孩子童年最爱的最美好的回忆,我都没有。记得有一次,我刚学会了怎样看漫画,一下被迷住了,我知道爸爸肯定不允许看学习外的读物,所以我晚上偷偷开小灯看,没想到被老爸抓个正着,在是从我房的小窗给抓到我看书我。破口大骂少不了,第二天要求把书还走,否则他会毁掉。无耐之下,又一次屈服了。太多这样的例子了。因为,我要讨好我的家人,他们不喜欢我爱的,所以我也不爱了。
也因为这样,每当小时候朋友们聊起这些娱乐,这些最有趣最流行的玩意儿时,我都搭不上话,后来为了掩盖自卑,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没有,而是不屑去做去看去玩所以不干不爱。久而久之,我走上了被排斥的孤独之路。不仅这样,影响远远没有结束,直到现在,我的孤独,怕没朋友的惶恐一直萦绕不散,也直到现在每当先生聊起儿时话题,我都不知道。感觉我的童年白过了。我们之间又少了很多共同话题。甚至于我现在也经常不理解他喜欢的事与物。应该闹矛盾,不愉快。
我又一次体验到,当我缺乏爱的能量,爱的生活体验,我根本不懂去爱别人,也不能给别人予爱。更别说让别人爱自己,接受别人的爱。
感谢唐老师的分享,每一次贴近生活的延伸解读,以及反问,感恩伙伴们每天的写作内容滋养启发,让我写着写着,就追到了根源。帮自己梳理一遍。开始深深感受到,大家一齐写作疗愈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