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喜欢读书写作,退休后闲靖少言,不慕荣利。自从跟着先生到梧桐院子的山坡上种地,发现在蓝天白云下耕种,收获的岂止是快乐,更像是一场灵魂的深度滋养与觉醒。
在简单的种地劳作中锻炼了身体,让自己活力满满;更在与土地、山川的对话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让我感到这一天都活得很真实。
悠然一见在昨天的文章《52岁,退休后在山坡上租了块地,在不停耕种中,发现了一个很顶级的心态》留言说,话说你家先生是头一回种地么?这地瓜垄打得漂亮啊,怎么感觉是个老把式呢!
我们国人的骨子里都有农耕基因,我家先生根上也是农民,他打的地瓜垄确实不错,但是从那头看看,走偏了一点点,还有进步空间。
今天又是一大早起床,先准备好婆婆的早饭,再带上吃的喝的,因为周六,先生计划在菜地里多干一会,现在的我也成了识字耕田妇了。
不到六点就扛着锄头到了梧桐院子的坡地,天气清爽,蓝天白云,在山上种地的感觉真好,虽然每天种的都是同一块地,蓝天白云却是不一样的,小风一吹,心旷神怡。
先看看昨天移栽的地瓜苗,粗略打量了一下,有八成已经完全适应别业新地块,都支棱着小脑袋,很兴奋地在微风中享受晨露,但也有几棵小苗,很蔫,低头垂角,好像期待着先生的补救。
这好说。先生先是给它们都喝上一顿饱饱的水,然后,四角插上木棍,防尘网一遮,小凉棚就搭起来了,再也不怕阳光直晒了。
有小伙伴问,种菜的技术都是怎么学的?从先生种菜的经验来看,群众的智慧都是无穷的,从网上学,看到种菜的就问,问婆婆,问二姐,各种问,然后是各种尝试,总能有收获。
先生继续刨树根,我跟先生说,天天到山上种地,都不能早上跑步锻炼了。那你就在山上跑啊,一样锻炼身体。
我说,我也不能光玩,采摘野菜吧!顺着山坡在山林间游走,听着文章,一会看看山,一会看看云,一会找寻一下野菜。
遇见一个大娘,大娘有七十多岁了,应该是穿着孙子的校服,走路也不是很稳当,还在坚持种菜。大娘问我,妮,你干啥来?我把兜子里的仁青菜给大娘看,大娘,我在摘野菜呢。
大娘说,那块瓜地里野菜多,你快去摘。好的,我只拍个照,小瓜已经有雏形了。
这里的仁青菜确实很丰茂,摘了大兜子仁青菜,回去让婆婆帮着摘菜,晚上做仁青菜大包子。
回到坡地,姐姐和姐夫也来了,这个树根的根系太发达了,真的是树大根深,四处延伸,镐头,木锯、铁锨、杠杆、斧头等工具都上阵,各种方法都用尽了,还没把它整出来,太费劲了。
农场主姐姐看到了。说,都跟你们种地人说了,不用刨树根,它慢慢会腐烂成肥料,总有些男地主要刨。
我跟先生说,要不,咱就不 刨了,种菜绕过去不就行了,要不找个电锯,这么发达的智能时代,非要下苦力。先生说,我一定要把它刨出来,刨出来才有成就感。这犟脾气。
我跟姐姐说,刚才上边那个老师也在刨树根,他都在这种菜了一年了,仍然有树根,仍然刨,看来都一样。
农场主姐姐让一个农场工人示范一下树根的正确刨法,先生看到农场工人年纪也不小了,就说,我们自己来就行。
只示范一下。其实也无它,就是把树坑刨得大大的,抡起镐头砍四周的根,一点点就整下来了。
先生和姐夫都抡上了最大力气,姐姐怕把这俩人的腰闪了。有了正法刨法,先生更有信心了,最后,终于成功把最大的一个树根整下来了。
坚持做自己的事,不轻易被他人打扰自己的节奏,我的公众号写作也是这样的,看来这个道理具有普适性。
给先生租地种菜也不经济,效率也不是很高,要是这些钱拿来买菜,得买好几地排车。但是,种菜的辛苦和种菜的快乐,只有种菜人才会懂。
先生说,这个可以做个树墩凳子。我说,要是再大点,可以整个曲水流觞大茶台。
日上三竿,天也开始热了。大家坐在地头上休息,喝茶聊天,云淡风轻,劳动后的休憩是另一种快乐。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感谢您的阅读,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把余生过得很诗意。
如果您也喜欢,请点小红心加持,让更多的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