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学英语

周末很忙,一直以为是自己不会管理时间,总想做的再好一点,但发现其实并不是我做的不够好,这里需要先鼓励安慰自己。

关注一个育儿公众号,是一个奶爸在美国带孩子的体验分享,他写了一个题目:兴趣班,坚持的是孩子,煎熬是父母。但文章的主题是分享自己带孩子的学习一些兴趣班大人和孩子各自不同的感受,得出结论是:不要报太多兴趣班,最重要是父母要坚持。

最后还举例了一个他们那里一个有名的华裔妈妈,带孩子学花样滑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晒了这个妈妈每天开车6小时去送孩子去训练的路线图,他说这个妈妈从孩子八岁起每天送孩子,风雨无阻。

春节过后,关于老大的兴趣班,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跳舞是为了让她锻炼身体,还有体验身体的美,表达身体的美。乐器试听了古筝,还有钢琴课,最后决定学习钢琴,老师也是打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才定下来,孩子自己也很喜欢,她看到已经学习两年的师姐的练习作业,对我说,她也要像她那样,让手指在琴键上跳舞。

在决定报名之前,老师就给我说,如果孩子喜欢,最终能学得一技之长,主要在家长的坚持。

周末特别忙,因为陪她上课,甚至顾不上二宝的感受,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也在想我忙碌的意义,我觉得我要拥抱我自己的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我也相信我能做的更好。想做一个陪她们一起成长的成长型性格的父母。

另外一个我想说的点是关于孩子学习英语。

也听了Dr 魏的课程,他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对我也有启发,比如他说了兴趣班,还有英语学习。兴趣班他的观点是,父母的角色是不要嫌麻烦,孩子的天性是玩中学,让他们先有兴趣,还有注意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不管是练琴也好,还是学习英语也好,如果他们自己有成就感,就会越做越好。

我自己坚持学习英语很久,最开始是源于老大一岁左右我读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我就决定要按作者的方法去做,买来很多本绘本故事书,反复给她讲,后来作者还有一本书《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我也买来了英文绘本,但那时候发现自己不管是读,还有理解都吃力,于是先开始了我自己的学习英语之路。

只是有一段时间因为我自己学习要用很多时间,反而把陪她学英语放在了一边。直到最近,我开始思考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可以,英语学习越早越好,这是Dr 魏观点。其中他还说,即使父母自己的英语不好,也可以陪孩子学好英语,比如孩子需要的面对面的关注,和她互动,孩子去兴趣班学习,父母也可以跟着一起学,多听,记得之前我也关注过磨耳朵的方法,现在也可以一并捡起来。

还想说什么?

最近每天阅读一本儿童英文故事书,现在读完一本的速度提升了不少,我也会因为这小小的进步感到开心。有时候我也还会觉得自己力量很弱,也会问自己学这些是为了什么,但我知道,陪她们长大也是我的自我成长和探索。

也为了尽量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所有相关的书都想拿来读,也对她们的心理世界好奇,比如,之前读过《夏洛的网》还有《窗边的小豆豆》,并不觉得有多么打动我,昨天晚上,我读完了一直放在床头的《夏洛的网》,竟然读哭了。夏洛死了,小猪威尔伯会想起他,每天威尔伯会站在那里,看着那张破了的空网,喉咙一阵哽塞。没有人有过这样一个朋友——那么深情,那么忠诚,那么有本事。

其实这本书是每天临睡前抽时间看一点,不在我自己的学习计划里,有时候倒在床上已经很累了,但能看上几页就觉得很幸福。

中午和老大去公园回来的路上,我给她讲了这本书,我说读完了,夏洛死了,威尔伯有点伤心,我也有点伤心,她自己回到家就找这本书,窝在沙发上看了第一章,读懂了不少,还给我讲。这本书前面的译文不是注音版,她一年级,估计有很多字是猜的。

或许这也是俞敏洪说的 ,对世界,对人生的热爱,还有感受美,传递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