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是差太多

读<<演讲的力量>>,被其中一些数据震撼到了。我们平时所见的18分钟的演讲,讲演者平均会花208小时来准备......他们会一字一句的打磨讲稿,不断修正自己的语速,甚至细化到每一个动作,然后再多次预演,最终才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所以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些精彩的表现,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为了让自己逻辑自洽,然后告诉自己:他不就是家境比我好吗?他不就是长得好看吗?他不就是比我聪明吗?他不就是......然后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心的生活着……

前几天听分享时听到一句话:没做过第一的人永远不知道做第一有多爽,以至于他们永远都觉得差不多就好......顿时感觉被暴击,内心那个悔恨劲儿啊。想想自己的行为模式,每次都把事儿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火急火燎的在截止日期附近完成,结果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模式还会给自己带来一阵阵满足,因为会让自己误以为自己效率很高,然后继续采取这样的路径,不断固化,直至深入骨髓......

这样想来不禁觉得颤栗,如果不是最近在各处被轮番轰炸,我还在我那差不多的状态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着。此时不禁用场景化的思维想象了一下继续下去的样子:每件事儿都在差不多的边缘徘徊着,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变成了一个差不多的人。而那些每日精进的人儿,却在不断地进步,过个5年10年,真的就天差地别了......所以为了绕过这个坑,必须采取一些行动。

首先要意识到差不多这个概念有毒,要立即把它清理干净(社会语言学家曾经用实验证明了如果我们脑袋里有一个概念,我们会无意识地调用,用多了我们也就变成那个样子了……),然后告诉自己,要做一件事儿,就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做好,而不是用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能力不足。如果实在做不好,那就停下来反思总结,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然后第二次还是用这种模式,不断尝试,相信会有进步的。

接着就尽早开始去准备(那些即兴发挥特别好的人也是经过不断打磨才做到的),尽量多做几次预演。在预演的过程中会状况百出,此时就可以想出应对方法,这样在现场我们看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我以前总是天真的以为这个环节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今天朋友用一个案例告诉我:如果在面临一些足够大的项目时,每一步都会致命,所以这一点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平日里不会这么艰险,但是充分准备让结果更好也是极好的,每次都用这种状态来做事儿,渐渐地我们也就摆脱了差不多的怪圈,这不是赚了吗?

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有好效果,不过这样总比零时抱佛脚来得好,并且不断磨练以后这个技能会快速增长,凡事儿预演,不会太差。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复盘总结,针对性地改正才能快速成长。

这是今天学到的一个新观念,神奇的是晚上再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时,发现里面也有这么一个章节,再次固化了这个概念。那么接下来就是坚定地,执拗地,不折不扣地践行,摆脱差不多的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至今想起来,似乎都有些遗憾,藏在心中的秘密,就这样搁浅,来不及说出口,只能在月光下悄悄的晾晒,伴着黎明的星辰慢慢收...
    凉薄如雪阅读 347评论 0 2
  • 一片静谧,四下无人无风无花无蝉鸣 唾手可得的黑暗在芦苇荡里下沉 水面暗晦 由鱼儿摆开的涟漪散去 扰动荷叶 荷叶醒来...
    祈妖乖阅读 427评论 4 4
  • 1、江特电机拟定增18亿元加码发展新能源汽车 江特电机公告,公司拟以11.26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3亿股,...
    智尊寳阅读 170评论 0 0
  • 你说我是海,你很喜欢,却也害怕。 你只敢站在海边,静静地看。 你偶尔扔一颗石子,看到的都是海面上你平静的倒影。 你...
    贾葵阅读 558评论 0 0
  •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只知道我的潜意识里就想立刻找到你,联系你,和你说说话
    莫忘丶阅读 1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