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辅导小侄子做作业上很是头疼,对于他来说,很难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似乎久远的未来、以后的生活和他没什么直接关系。
未来什么样,与他无关,眼前先看电视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了延迟满足,有趣的人们做过很多实验。
比如:把一些糖果给小孩子们,然后承诺——如果不吃的话,将得到更多的糖果,继而持续几十年的调查,发现那些能够忍受住眼前诱惑的小孩,在未来的种种方面也表现得更为优秀和卓越。
这似乎并不诧异,也许就该如此。
但是,当前的问题是怎么避免被当前的好处诱惑,而能够专注于长期目标呢?
闲不下来的美食和魔鬼的身材?
片刻的懒惰和专业的技能?……
似乎我们总是信心满满地做着计划,现实却是不到一周又走回了老路。
为什么难以坚持?
又为什么更看重眼前的利益呢?
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扯着,谁也无法保证明天、后天、甚至遥远的未来是否会如我所愿,给予我想要的一切,所以我们不敢赌。
可是如果不赌的话,那就直接关上了一扇门,连拼一拼的机会都没了呢。
还因为未来是摸不到、看不见的,而当下这一刻却在眼前。
此时的欢愉,我能感受到;
此时的美食,我能品味到;
此时的偷懒,让我惬意……
所以和长远的坚持付出来对比,更多人已经做出了选择。
当然这和及时行乐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提倡更多的是用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撬动更大的可能,然而却是从中偷了懒;而后者则是对当下这种快节奏生活的一个调试,倡导慢生活,享受当下的点点滴滴。
如何坚信未来某一天或是十年后的自己成就斐然?
如何安抚自己不甘平凡的心?
信念与想象
《蝙蝠侠:黑暗战士崛起》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令我记忆犹新——布鲁斯被贝恩打到只剩最后一口气,身上多处骨折后,关到一个令人绝望的监狱。
在这里,蓝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得,可是需要攀爬出光滑的墙壁才可逃生。
其他的犯人看着每日的勇士,腰上系着绳子,尽力攀爬时也围成一片,从心底为他加油和祈祷,终究双手扑空后,一个个便垂头丧气,四散开去。
原来杀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他心生绝望。
贝恩就想让布鲁斯心生绝望,无法挣脱。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锻炼,布鲁斯尝试几次无果后,也有点泄气,但心中的熊熊火焰一直鼓舞着他——人民需要他、正义需要他。
受到善良的教徒指点,他不系安全绳,抛开杂念,忘记恐惧,奋力一跃……
这一跃,拯救了世界。
信念支撑一个人走到最后,无论结果怎么样,有信念比没有信念好很多。
力克胡哲,曾多次想自杀,但上帝没有同意,后来渐渐地,他发现自身潜力,并转向公益事业,坚信——自己能够帮助到很多人,自己很不错。
事实上,确实如此,作为一个演讲家,听过他演讲的人数以万计,更多人为之动容,并坚定了生活的信心。
让信念在我们心中扎根吧,直到它能长出一棵大树来,好运就该降临了。
想象多美好,为什么不想象呢?
老实说,我并没有想象过我会是一个坐在办公室斯文的教师,不过我却想象过成为一个抓坏人的威风警察。
生活大多无聊且乏味,如果再不添上想象的翅膀,岂不会更沉闷和低落?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做什么,便会吸引什么。
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在我们大脑中早已思索过几千次,甚至几万遍,所以多想一想,说不定哪一天梦就成真了呢?也未尝不可!
在困苦的时光中,依然能够前行,关键就在于我们不是以能看见的事物,而是以能想象的事物来引导我们的人生。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