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怪诞行为学》

“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前两天重读此书,特地总结一下。

传统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假定人都是理性的,即使做出了不理性的行为,"市场规律"这个无形的手会不断修正和完善。而实际上,正如书中所述,人经常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不仅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且或不以为意、或不自知。作者通过实验,把这些不理性的侧面一一呈现出来。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

锚定理论

就像刚出壳的幼鹅会依附于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我们遇到一个产品也总是把初次接受的价格作为"锚",锚定后,顽固的影响着我们日后对同类产品的价格判断。作者用了一组关于付费听噪音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而且进一步证明了这样的影响十分顽固和隐蔽。

羊群效应

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来决定我们是否效仿。"秋栗香"、"奇思叔叔"店前总是排着长队,或许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有队在排。羊群效应里更加隐秘的一种情况是自己排自己的队,也叫时间上的羊群效应,既然前天、昨天都来了,今天也来吧。

免费的力量

是人们理性消费的巨大威胁。1块钱和2块钱之间区别微不足道,但1块钱和不要钱之间却如隔霄壤。

经济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

错把社会规范的行为应用于市场规范,就会犯岳母请你到家吃饭,你却硬要付账的蠢事。而且如果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因为错位发生碰撞的时候,社会规范就会退出,难以重新弥合,作者用一个以色列幼儿园对接孩子迟到的家长罚款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而同时,在市场规范的领域加入社会规范的因素,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现代企业的办公环境越来越舒适安逸,并且逐步模糊家和工作的界限。

拖延症,人人都有

抵御诱惑、灌输自制意识是人类总体的目标,一再失败、少有成功则是我们很多苦难的来源之一。作者用了三组论文作业的实验证明,强制性的规划和监督约束是解决拖延症的最好办法,给人的自由弹性越大,事情的拖延越严重。

买家和卖家对一个物品的认识和定位往往存在天壤之别

作者的实验中,一场重要比赛门票,在渴望球票的球迷中,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售卖,没有抽中签的球迷愿意出比原价高50%的价格买高价票,而抽中签买到了球票的球迷愿意转让球票的出价却是原价的10倍,抽签之前,谁有球迷对球票价值的判断几乎一致,而仅仅是抽签的这个行为,却使球迷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拨,球票的价值对于他们也发生了巨大的分化。

过多的选择导致目标迷失(选择综合症)

死在草堆间的驴子。选择本身就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安慰疗法等

某种信念和对产品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与解析,有时预期能够改变人们的主观甚至是客观体验,从而对人们施加影响,有时还是巨大的影响。

诚信问题

离京前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不涉及金钱的不诚实行为更容易被接受,而行为之前的道德影响,即使是重复一下有关条款,就能很好的抑制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本书的每一章里都描述了影响我们行为的一种力量(情绪、相对论、社会规范等)。这些力量对我们的行为施加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的自然本性却使自己大大低估了这种力量。而我们有能力针对性的设计出改进的办法和工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没有想过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购物行为,是否存在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此时你肯定想起了某猫的剁手节,仅仅一天就迅速地拉动了...
    onedove阅读 4,736评论 3 12
  • 读《怪诞行为学》札记: 1.关于人类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第一种怪癖,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无法自拔 第二种...
    田筱糖阅读 3,173评论 0 2
  • 昨天立冬,南方也变得格外寒冷。说到冬天,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想要去的城市并不是这儿,我好像记得跟你说过,我想要去北...
    afeb5a950017阅读 1,664评论 5 1
  • 每年7月,随着河南三门峡大坝泄洪排沙,沿黄河两岸裸露出大面积肥沃的滩涂地,两岸的村民在滩涂地上播撒大豆作物...
    森旺阅读 3,808评论 1 7
  • 一万小时定律,指学习某一领悟知识,能够坚持一万小时,必然成为行业专家,但这里面所说的一万小时,很多人误认为只要做到...
    逆流的人生阅读 3,6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