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晓帆非常逆反,是一个软硬不吃、非常棘手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生活习惯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偶尔还发出怪叫声,让大家发笑。有时课堂上老师管他,他不但不领情,还会制造点小麻烦令老师难堪。他犯了错误就满肚子歪理,胡搅蛮缠。如果你不小心哪一句话说不好被他抓住把柄,他就上纲上线,班主任都拿他没办法。有一次与家长发生冲突相持不下,他拿起刀片在手腕上划了两下,鲜血顺着胳膊流下来。家长慌了神儿,赶快把他送往医院。在这一次较量中,家长彻底败下阵来,凡事要陪着小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您会怎么办?
解答:
看到这个案例的第一反应,我有点心疼这个孩子。他这么对抗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和家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他的父母是怎样的人?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家长。他之所以对抗周围的人,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从这些人身上获得过尊重和爱。所以,我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
看似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爱的包围圈里,殊不知,有不少孩子,却生活在极度缺爱的世界里,少人关心少人问。
对一个孩子来说,被忽略,是最大的伤害,是最大的残忍。
案例中的晓帆,他为什么要频频制造动静?这是因为他渴望被关注,只是用这种方式刷存在感而已。
就像晓帆这样的孩子,在班级里,一般情况下是被放在角落里自生自灭置之不理,只要被发现的时候,就是疾风冷雨一顿狠批。上课故意制造麻烦,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发现之后,正常情况下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晓帆第一反应就是对抗老师,让老师颜面扫地,就是他的成功和乐趣。
一般情况下,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是身心最放松的时候。和家长发生冲突,还用割腕自杀的方式逼着家长妥协。据我分析,晓帆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和家长对峙,那么晓帆的家长要么是平日里对他根本不管不问,要就么是一发现孩子有问题,就简单粗暴直接动用武力。
割腕,换来家长处处小心翼翼。在别人眼里也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晓帆的心里,这点血流得有价值。
曾经,有一个男孩,奶奶逼他上学,口口声声以死相逼。而这个孩子直接以头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以死相逼”,奶奶当场投降,再也不逼他上学,乖乖带他回家。这个孩子,一招就把奶奶治了。
再回到晓帆的问题上。
要想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招制“敌”,需要一个系统的思路和方法,一点一点走进孩子的心里。
第一步,要从家庭入手,从这里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这里挖掘孩子行为的动机。
从孩子软硬不吃这方面来看,我觉得家长有可能是平时对孩子漠不关心,一旦有问题就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和家长好好谈一谈,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指导家长认识到目前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班主任,从理念和行为上,指导家长先改变自己,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和关爱。用温暖的方式,让家里充满温暖,让孩子温暖回归。
第二步,从老师和班级入手,召开主题班会,呼吁大家改变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不要把他当做另类,更不要排斥他,发自内心接受他,帮助他,让他融入集体,给他尊重和关爱。
我总觉得,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和爱对抗。当家长和老师同学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时,接下来和这个孩子的沟通就容易多了。
第三步,当孩子渐渐回归家庭和集体的时候,创设合适的情境,跟孩子平等沟通,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了解他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给予他怎样的帮助。作为班主任,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成长规划,每天努力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以孩子能理解接受的方式给孩子正确的爱,孩子才能愿意接受,乐意接受。
用真心和真情,终会改变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对周围人的态度。
这需要时间,不能着急。我们老师,从事的是“人”的事业,只要耐心等待,终会听到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