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if
上回学习数据类型的时候,我们学到了一种叫做 bool 布尔型的数据类型,这个类型可以结合 if 来做到一种模拟人类判断的效果。
程序顺序往下执行遇到if语句的时候,会去判断它所带条件的真假。如果 结果为True,就会去执行 True 的分支。如果 结果为False,就会去执行 False 的分支。就和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概念,当运行结果是一种对与错的共同存在,当计算机去观测这个结果的时候,迅速坍缩成其中一种。(扯远了......)
注意编写 if 后面的条件时,冒号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必须是英文字符(不要带着中文输入法来输入呀)。
if 条件:
选择执行的语句
注意优雅
Python 有一个强迫症福音的语法,就是要用尺子量语句缩进。
这点很优雅(其实我不太懂为什么优雅),有点像我之前做的 HTML 教程里面的 Tab 。
例如在这个 if 中,if 内部的语句,每条都要缩进同样的量,才能将这个 if 识别成一个分支。如果你习惯用1格空格就统一空一个空格,习惯用1个tab就统一用tab(我比较懒,tab比较工整)。
女票补完计划
这回,我们要倒回完善昨天的逻辑。
level = 10
print('你觉得我颜值有几分?')
User_answer = int(input())
print('===================')
if User_answer>level:
#print('branch-01-赞美')
print('别闹,10分制的')
if User_answer==level:
#print('branch-02-怀疑')
print(User_answer,'分?你偷看我源代码了?')
if User_answer<level:
#print('branch-03-眼瞎')
print(User_answer,'分!!!眼瞎吗?我马上帮你搜索医院[○・`Д´・ ○]')
将三个分支,加入不同的 if 里面,这样就可以实现拟人逻辑了。
怎么样,是不是好像漫画里的剧情展开,然而,为什么我每次和女朋友对话完之后,要重新按一次 F5 啊,我想要和她一直聊天聊到天荒地老啊!
那么就要用到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W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