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吃消愁

很累很烦,身心耗竭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干什么?是休息睡觉补充体力?还是寻找朋友爱人倾诉以寻找支持?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疯狂吃东西,以此来缓解压力,是许多人都会选择的减压方式。这种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抑 郁、愤怒、孤独等)的反应,被心理学家Van Strien定义为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吃消愁”。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发现,自己其实很难区分“饥饿进食”和“情绪性进食”的区别。很多突然胖起来的人,可能都选择了将食物当作填补情感需求的工具。从而越来越胖,一胖不止。

在我们体内存在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它调节着我们的激素分泌,也影响着我们的心情。自主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当其中的一套系统被激活时,另一套系统就会被相应削弱。

当巨大的压力袭来,就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于是我们会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全身心进入备战状态。

而吃东西,又能让“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战斗模式”解除,我们会进入“享受人生”模式,心跳平缓,生活进入美滋滋状态。

但借吃消愁有时候会更愁,因为适当饮食缓解压力提供身体能量,但暴饮暴食会破坏我们的健康和身体平衡,体重增加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烦恼,所以我们除了将吃作为一种缓解压力,奖励自己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还需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让自己适时灵活的运用。

一)运动

二)冥想

三)听音乐

四) 阅读

五)与亲人在一起

六)找朋友聚聚

七)接近大自然

八)爱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