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我去参加一个培训会,但是很让我失望,讲师的水平不高,虽然他说的一些观点还是不错的,但明显缺乏演讲训练,而且之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导致节奏拖沓,毫无吸引力。
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的做法就是直接走人,不过这次我没走,因为和朋友约好了一会碰面,而在碰面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又无处可去,所以还是决定在这待会,而且还给自己下了目标,就算他讲的不好也一定可以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我就不信了,两个小时的课程一点有用的都没有!”于是我成了现场最专心的一个。
这里要说到正题上了。为什么我会去听一个之前并不了解的人讲课?因为这课免费。
相信不光是我,大多数人对免费的东西都是没有抵抗力的,似乎就是有便宜不拿白不拿,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买台冰箱送一个电饭锅,买个电视送个电磁炉,甚至都习惯了,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要问问有什么赠品,前几年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直到家里已经没有地方放这些从没用过的东西,才发现真的没什么用。
后来,我买东西再也不要赠品,“给东西没有用,直接返钱吧”。我把这看成是一种消费升级。
微信里经常会有人发红包,不过大多人只发极少的钱,一分两分是很平常的。有段时间我也会盯着手机等抢红包,可一段时间之后我终于放弃了,这么做太没意义了,抢到的钱完全不值得浪费那么多时间,而且这红包往往还附带着其他条件,比如要投票、加关注之类,因为几分钱而支付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红包不是白拿的,收了别人的钱就得为他出力,而这种交换往往不对等,用这段时间看看书、写写字都更有价值,甚至陪家人看电视都比这有意义。
前几天我写过有关“人情”的文章,很多人愿意找人办事,社会资源短缺是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我想可能就是人情不用花钱。
可是,什么时候大家才能想明白,人情所花的成本比钱还要高的多。
有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我们穷惯了,我们没有钱,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习惯的在后面加上另一句“关键是没有钱”。
所以我们总是图便宜去买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塞满屋子,总是为了省一点小钱而批发式的大量购买食物,然后一点一点的看着它们烂掉,总是为了一些小事去托朋友找关系,耗费时间、精力不说还不一定能办成事。
于是我们永远都是穷人。
我的原则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尽量不去耗费其他资源。
我希望自己的消费能再升一级,就是买东西不看价格,只看需求,只要是需要的再贵也买,当然了,我不是有钱人,所以这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一点选择的,权且叫做消费的认知升级吧。
花钱不是有钱人的行为,是富人的行为,这里的富不是财富,而是对行为的认知水平,是对社会规律的态度。当人们明白世界上只有钱最便宜的时候,这些人、这个国家、社会就开始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