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普劳恩绘

      看这本漫画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两年风靡微博的《可可的日记》,同样是一本父亲和子女日常生活描绘的画作,父亲对孩子满满的爱弥漫在漫画中,一些最简单平凡的事情却也总是让我不经意间会红了眼眶。

       看完这本漫画很长时间都没有开始看其他书,也曾尝试过几次想要写点什么最后却都放弃。很温馨的父子情感,我却在感动之余却总是想要叹息,有点说不出的沉重和无奈。

       我羡慕那种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依赖和亲密接触,或许因为我总是和父母间不够亲密,甚至有时候生活中总是会刻意的避免与父母有肢体上的接触。印象中自己和父亲最亲近的一次接触还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那个时候父亲喜欢抱我在怀里用胡须扎我逗我玩,母亲在旁边看着我们笑,而我也在父亲笑的格外开心和幸福。

       那是定格在我记忆里最温馨快乐的画面,虽然它是十分遥远的记忆,却让我想起的时候总是觉得格外的温暖。它也不曾因为时光的久远变得不真实和模糊,反而在我头脑里越来越清晰和深刻。 但是那之后的记忆似乎我与父母之间就再也没有如此亲密的举动,甚至连撒娇的记忆也没有。虽是亲人却更像客人,相敬如宾的格外客套。 甚至母亲也曾看着我叹息说“这个闺女留不住”,也曾很多次说我薄情的“六亲不靠”,与所有的亲戚都不太亲近。

        都说很多父母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我却觉得也许孩子也不太懂得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真正薄情到六亲不认的人,相反我的内心是很渴望和亲人亲近的。每次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和他们的父母亲热撒娇的时候我也十分羡慕,也期待自己和父母能像他们一样亲近。然而每次父母想要靠近我一点的时候我却自己跑开了,始终和父母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客人”关系,不过分疏远,也不过分亲密。

        我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开始慢慢与父母不那么亲密的,只是回头看,才突然发现这些年竟然与父母生分到“客人”的地步。虽然也曾尝试去改变这种情况,但是最后总是败给自己这颗想要保持安全距离的心。

        或许是内心太过缺少安全感所以才总是想要保留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世界,总想与人保持安全距离,同时也让我不习惯对他人太过亲密。害怕和任何一个人走的太过亲近,也不能容忍自己对他人有太多的依赖和期待,不允许自己轻易感动……这一切最后反应到气场和行为上的独立和冷傲都让我显的格外的薄情和冷淡。

         朋友曾说我总是把自己包裹的太严,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一切不过就是自己的伪装。所有的拒绝开始不过是害怕最后的失去,为了避免失去所以宁愿放弃所有的开始。其实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坏毛病”,而治愈这一毛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开自己去尝试接受,接受身边人的关心和温暖。

       “越是软弱越喜欢故做坚强”,同样的“越是薄情的人越是深情”,所以很多时候表面看起来很冷的人或许并不是一个真正薄情的人,反而是一个把你真正放在心底时刻惦记和关心的人,是一个认定的人和事就不会轻易改变和转移,但是同样也是一个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的人。

        表面上的热情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客套和礼貌,所以通常并不长久,但是放在心底的情感确实刻进骨头,融入血液的深情,这样的情感也最矢志不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很难用一个词准确地定位大三这一学年的经历与感触,与我而言,或许只能说是痛并快乐着吧!痛在不得不为理想放...
    有棱无角阅读 382评论 0 6
  • 在开始写之前不得不吐槽与靠谱哥的"扯掰",我问字数,哥说越长越好…… 拜(拖音拖音拖音)托,作为一个27岁的汉子跟...
    小豪当家阅读 579评论 0 0
  •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1 〉 父与子,这是一个怎样简单而又深刻的课题?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
    泽小Ze阅读 528评论 1 3
  • 2017-10-9(34/99) 感恩 —— 觉察到还是早睡早起是克服拖延的良方,今晚准备恢复良好的作息。 感恩 ...
    慢慢花开阅读 296评论 0 0
  • 2017年10月17日晚8:00朱口派出所民警一行5人不辞劳苦,冒雨来朱口二中督导安全工作,他们到校后,在校领导的...
    幸骅阅读 4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