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可以是什么,又可以不是什么

手机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的东西,说它离不开,因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都靠它来解决。

开会可以用手机,打车可以用手机,写个文章用手机也一样,吃个饭可以用手机点餐或者外卖,娱乐消遣也一样离不开手机。

以前,手机是什么?

回到二十年前,2003年,手机就是一个打电话的,发短信都不行,很多时候电话还要发给寻呼机,然后再用电话或者公用电话回复。不过那个时候的手机有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身份的象征。一般人买不起手机,也用不上。很少有人叫手机,而是叫大哥大。手机主要以摩托罗拉为主。

很快,两三年时间,手机大范围普及,不过有手机的人还是很少。这个时候的手机以诺基亚和三星为主,手机功能丰富了好多,可以接打电话、可以发短信,手机也可以打一些简单的单机小游戏,比如俄罗斯方块。

这个时候手机处于上网的起步阶段,下载速度超慢。下载一张图片往往要等几分钟。当然流量也不够多。

大约到了2010年前后,移动手机随着乔布斯的苹果手机的问世,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从功能机迈向了智能机。什么是智能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就是屏幕更大了,按键不见了,上网更快了,当然价格更贵了。当然智能机远远不止这些特别,智能机从内核到外表都焕然一新。设计上仿人工化,手机系统也换了新一代的平台。

那个时候,人们对智能机和功能机的未来不看好,大家是很喜欢智能机,但是没有几个人觉得功能机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手机的基本功能,功能机都具备,也可以上网,也可以用QQ和飞信(移动公司设计的一款实时沟通程序)。就我本人也用了很多年的功能机,我的第一部智能手机还是在2013年左右买的。之前还曾经刻意用过一段时间老式诺基亚。

可是,历史滚滚向前,谁也没想到,突然有一天,诺基亚宣布破产,曾经霸占市场十年左右的手机第一品牌居然败给了智能机。而后智能机席卷全国,年轻学生很多都人手一部。

再往后,手机品牌从诸侯割据到大品牌垄断,至今我们熟悉的品牌就那么几个,其实早年有很多品牌都渐渐离开了,比如中兴、酷派、联想等。

与此同时,微信走进千家万户,美团,今日头条,快手,抖音、拼多多。淘宝、京东、当当也推出了各自的APP,很可惜这场移动互联网赛场上,BAT的百度慢了一拍,它在PC电脑端做得很好,到了手机端却没有抢占先机,也就错过了很多机会,其实也给很多新兴企业提供了新的通道。其实,抖音、今日头条、快手做得不就是百度业务的一种么,还有小红书也差不多。

阿里和腾讯在这场移动互联网时代抓住了机会,腾讯抓住了手游和微信,阿里也把自己变成了一家数据公司。

讲了这么长的手机发展史,其实是想问问,手机还是当初的手机么。

我们发明手机是为了解决信息传递问题,主要是一对一。靠的是打电话和发短信。

手机与固定电话区别是,不受限于指定场所或者位置,可以在户外很多地方打电话。不过早些年打电话有一个问题,不能跨区域,比如这个卡是沈阳市的,你在沈阳市内打是正常计费,可是你要是出了沈阳市,那叫做漫游,漫游电话费很贵的,一般是普通价的两到五倍。要是你出省了,比如去了江苏省,那么省外漫游费比省内漫游更贵。

直到2015年前后,漫游费这一个奇怪的科目才终于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正是因为移动联通电信搞一个短信费和漫游费,所以才给了微信一个巨大的机会,微信接打语音不收费,用流量或者WIFI。再过来,微信还可以支持视频,无论与家人朋友相距多远,都可以看到对方的视频,沟通更便捷了。

这个时期,也就是从微信诞生开始,手机从通讯变成了沟通的媒介。沟通的范围和边界更广,打电话发短信是传统的沟通方式,发微信视频是新的沟通方式,而后来的抖音、小红书无论怎么变,还是在视频与图文的框架下沟通,本质还是视频沟通。

那么你看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变化不仅仅是手机的功能,主要还是沟通方式的巨大变革,今天你拥有一部手机,等于装了一台电脑、一个电视、一堆报纸、一个手机通讯器。一部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与此同时电脑变得笨拙,十多年变化放缓,技术革命也少。电视更不用说,它变得有点像电脑,又不会运算;有点像电视,又处处节目收费;有点像手机,又操作笨拙没有多少好的应用。

一部手机,远远不止是一部电脑了。

今天很多人说自己把时间都花在了刷手机上,其实如果退回十多年前,这个是看看要拆解为手机联系好友、看电视、电脑购物这几大块。

不是手机应用多、内容丰富,所以你被吸引了。而是你本身的想法很多,你的诸多愿望都在通过手机来实现,所以你觉得刷手机时间特别多。

当然,手机和电脑也有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打字很传统,电脑发展了几十年还要靠打字键盘,而手机要靠打字输入。虽然有语音输入法,但是解决不了大量输入的问题,你能想象一个办公室所有人对着电脑或手机讲话着工作么,或者一个程序工程师用讲话来写代码。

说回来,手机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有它自身的功能限制,更有我们为它赋予的定位和诉求。不是我刷手机,或者手机刷我,而是我们把自己内心的欲望和习惯投射到手机上了,昨天是电视,又变成电脑,今天是手机,明天也可能是其他工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