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原文名称叫"10 Days to Faster Reading",和我最近读的那本"30 Days to Better English"风格类似,有一些理论依据,然后是具体的方法指导,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工具书。
我跟大家分享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1. 阅读速度
常听很多不太愿意读书的朋友说:“我读的慢。”所以他们不太喜欢阅读,另一类认为读书不到5分钟就绝对会打瞌睡,喝再多的咖啡也无济于事。对于阅读速度,作者在本书中讲到了常常会限制我们阅读速度的几个障碍:
a. 你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往往会让你更有信心,消极地态度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阻碍,所以这和积极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b. 你是人,不是神
如果我们想要像计算机一样飞速处理,没办法像计算机一样换一块更大的硬盘和内存、更快的CPU就行了,需要不断地训练,一步步累积,要接受自己,没有人一开始就能一目十行。
c. 缺乏阅读训练
我们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阅读训练,甚至结合我以前看到过的报道,中国人的平均阅读时间应该是全球排名比较落后的,作者也提到,很多美国人同样的,在工作之后认为自己需要大量阅读的时候才开始阅读,才意识到自己之前读书的时候没有经过任何的阅读训练。
d. 要读的东西太多
翻一翻你的书柜、书桌,是不是有太多太多想要读的想要学会和掌握的,但是又从来没有开始过的呢?
e. 没有足够的时间
借用Eric的一句话,没有时间只是你认为这件事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认清了我们遇到的一些阅读障碍,分析自己的困难在哪,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包括计时训练、眼部训练、略读跳读等,许多需要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批判式阅读
这点主要是讲不要全盘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和作者是双向的交流,而非单一的接受。在这个部分比较有启发的地方是:区分观点和事实。了解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事实依据,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再去做判断。
3. 战胜拖延症
拖延症不单单体现在阅读中,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可能被我们拖延,甚至无限拖延。我认为“做减法”是书中提到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取消订阅你认为“很重要”但是却很久都没有打开过的邮件订阅或者是微信订阅,把真正重要的东西留在你的生活中,我自己为例来说,这真的很管用,不用怕说以后想看的时候找不到,相信自己的检索能力,你“以后”想看的时候,以后再找就是了。
另一方面是整理的能力,你需要对你想要阅读的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哪些是业务上的需要,能够及时帮助你提升眼下工作能力的工具书;哪些是你的“诗和远方”,你热爱的,愿意花一辈子时间去了解研究的;哪些是你一时兴起,想要学会的一门语言、一项技艺……根据不同的类别和你的需要来分配你的时间。
有一些引起我注意的细节:
1. Non-fiction ,文章中称做非虚构类书籍,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非虚构类的书籍中,有40%是核心思想,剩余60%为凑数也好,边缘信息也好,或是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取舍,对于决定了你的阅读能力,所以普通阅读者和进阶阅读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能否通过略读、跳读、扫读等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全部读完。这也需要读者去思考一个问题: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
2. 本书提到的一些阅读技巧不适用于小说,具体指的是,小说不应该略读和浏览,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每个读小说的读者都不同, 我的朋友当中不乏喜欢读小说的,但他们有些喜欢读描写,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刻画等,有些喜欢看剧情,跌宕起伏。大家的兴趣不一,所以这个观点我赞同,这类休闲读物读自己喜欢的就好。
最后分享一句激发作者写这本书的一句话:知识之路属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