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慵懒还没褪尽,会议室里的分班名单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绷紧了空气。当听到自己的名字与那几个“省心”的孩子连在一起时,我几乎要按住嘴角才没让笑意漾开——幸好,没被分到那个全年级闻名的“调皮班”。
此刻侥幸避开,心底便像偷藏了颗糖,甜丝丝的,带着点不合时宜的窃喜。
可这颗糖还没在舌尖化透,下午的调令就像一盆温水,不烫,却猝不及防地浇下来。白纸黑字,我的名字旁边,赫然是那个让我暗自庆幸躲过我盯着那张纸,指尖有点发凉。不解像藤蔓一样缠上来:为什么是我?那些关于“调皮班”的传闻在脑子里翻涌:上课像菜市场,作业本永远收不齐,总有孩子能把课堂搅成一锅粥……刚才的窃喜有多真切,此刻的失落就有多具体,甚至夹杂着一丝隐秘的委屈——像是被命运开玩笑,把刚到手的“轻松”硬生生换成了“难题”。
不解仍在,但心里那道紧绷的弦,悄悄松了些。或许命运从不让人真正“躲过”什么,它只是在某个时刻,把一份需要用更柔软的心去承接的责任,轻轻放在你手上。接纳这份安排,或许也是接纳人性里的不完美——承认自己会趋利避害,也承认,总有一些“不轻松”的相遇,会让我们看见更完整的人,更温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