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如何清晰地表达,让沟通减少误会?

工作沟通中,我们建议先提出结论,再进行解释,可以让对方第一时间知道解决方案,而不是听半天解释才得出结论。所以在提供解决方案时,这种沟通方法是能达到高效的 。

但在日常的沟通中,如果我们也是用这种方法表达的话可能会带来矛盾。

打个比方,A向B正在说话,而B此时正陷入思考中。A发现B的行为后,对B说:“你没有听我说话,能尊重一下我吗?”B可能此时正在思考A理出的问题,并不是不听,所以B可能会反驳:“我没有不听,怎么不尊重你呢?”


这种对话情境有点熟悉吧?在逻辑上,其实A的表达并不准确:

1、A通过观察B正在思考的行为,得出结论----B没有在听自己说话,他在走神。但这种逻辑关系是很弱的,思考并不代表B没有在听,还存在其它可能性,例如B发现了A话中的问题。

2、短暂的走神,并不代表不尊重。也许B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但以此评论B的行为是不尊重,在B的角度来看是不公平的, 所以B会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把原来的对话发展到另一个问题上了。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并没有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相反引起了B的不同意,让沟通产生了误会。

A本来的意愿是希望对方能听自己的话,但她在表达的时候选择了只说出自己推断结果,而没有说出原因。如果A一开始把观察到的情况说出来:


又或者B确实没在听,但也不至于产生误会:


在沟通上,我们如果不带个人评判的话语向对方表达,所表达的内容则更贴近于事实。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观察到的事准确描述出来,能让对方更易理解,减少误会。

但并不是所有沟通,都完全不作评判地表达,像上面的例子


表明“听完对方的话是代表一种尊重”是个人价值观,代表了自己的意愿 ,有别于替B下评价,会让对方正确理解你的表达。


如果一开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沟通习惯,要做到区分观察描述和评价描述不容易。我举了几个例句给大家参考:

1、“哥哥不喜欢上班”

这是一句评价,因为哥哥喜不喜欢上班,只属于个人猜测,换成观察描述是:“哥哥一周里有三天上班是迟到的”。

2、“开会时,老板没有问我意见”

这是观察描述,说出了事实。

3、“公司的会议时间太长了”

这是一句评价,因为大家对会方时间长短的评定不一,换成观察描述是:“会司每次的会议都超过两小时以上”。

4、“她把文档锁在抽屉里了,而她今天刚好休息”

这是观察描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会员制,就是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价量之约”。在这个“价量之约”中,商家获得复购率,顾客获得优惠价。 会员制的分类:商...
    葛猫咪0527阅读 903评论 0 0
  • 雄 鹰,凭借轻盈的翅膀在天空中翱翔;人类依靠智慧,乘飞机在蓝天中飞翔,甚至坐宇宙飞船,可以飞得更高,飞...
    万水千山梦中飞阅读 2,701评论 2 2
  • 在很多的企业內部群组里面,常常看到很多伙伴,收到上级或老师的信息之后,通常就是写上「收到」或「感谢某人」等简单的几...
    周明达老师阅读 7,399评论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