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你获得的新启发,对追悼会策划清单做出调整。

昨天完成了“追悼会策划”模拟体验,在填写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日常中不会有的思考和感受。
未来当你遇到重大人生选择时,尤其是挫折时,就可以去翻看你在追悼会策划中描述的个人生平,也可以去翻看你的《一生的计划》。
事实上,每当遇到重大挫折时,基本都会对《一生的计划》中所填写过的条目产生怀疑。这时可以再次用“极限情境”的方法来假设:
当我面临一生过完的时候,当我在弥留之际,什么最珍贵,什么最重要,什么如果不做就会后悔。
现在,将手中这份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追悼策划案,拿到眼前看一下,它和第2天你在许愿池中写下的愿望,到底有哪些区别?
去对比一下我们曾经写过的许愿池中的愿望,是否自己的策划案也有类似的特点?
区别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愿望清单中发生了显著的比例转移——大概率快乐的目标不是缩小了,而是演化了。当这些愿望写在一生的目标中,在生平的维度中出现的时候,其中很多的描述方法被各位填写者用其他的词替代了。
比如:考试成功,被描述成“精通一个专业,并成为这个领域中的高手”;
升职加薪,则被描述成“做着有价值的工作,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尊敬”;
结婚生子,被描述成“付出很多爱,也得到很多爱,体验到爱的温暖与珍贵”。
最有意思的是,“买房买车”这一类的具体愿望,在一生维度的答卷中竟然全部消失了。 似乎当你从一生的维度看待的时候,车已不在临终回忆里面了,而房子的意向变成了“体会爱与温暖的介质”。
可以说,具象的愿望和实体的物件在一生的维度中都褪去了,剩下的都是人的感觉。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生平中,关于钱的目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大多和有关自由的描述放在了一起,
比如:“有足够的钱让自己自由地选择,做喜欢的事情,和爱的人在喜欢的地方生活”。
和年度效率手册愿望清单区别最大的是,
几乎每个人在追悼会策划的生平描述中,都会去写“第二类愿望”——自由自在。
当我们重新换成一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的时候,这些体验、旅行、健康、爱好、亲友的相聚、私人的好时光,那些在年度愿望里仅仅被描述为“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去做”的只占1%的事,在追悼会策划案里大量的出现了,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仅有一生而且时间有限时,几乎每个人都懂得抓住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事情。
虽然每个人定义的珍贵各不相同,但我们在答卷中看到了我们这一生内心深处想要的究竟都有什么。
其他很多世俗成功,都原本是获得这些珍贵的桥梁。桥梁当然不是珍贵本身,但在有限的一生里,我们又想要珍贵本身,也想要桥梁。
我们的愿望根本就是想要一切。
我们现在想做的,都是用有限的时间去换取一切。这当然很难,所以我们才需要“时间管理”,需要从现在开始,把时间看成你的资源,分配到各个目标里去。
这也是本次“五种时间”之旅的本质:我们仅有的一生,在这一生中想要成为的人,想要去的地方。这也是时间管理的真谛。
今天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整体上,对人生中所有事物的重新分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用尽量简单易懂的概念和词语来传递一种思考方式。
从我列出生平之后,一瞬间我感觉清晰了很多。
人之所想、所求、所从事的事物无外乎就是那么几种,潇洒姐的《五种时间》将它们总结为五种事件类型,分别是: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和心流时间。它们有各自清晰的分类和定义,也有着规律性的进阶关系。
首先,这是一种全新的时间分类法,它把人们生命中所有需要和可能从事的事务分成了五种,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你辨认眼下所做的事情究竟属于哪种时间,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和结果。
辨认当下,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次,告诉你在当下这个时间领域中,你应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做?是逾越还是追求,逾越和追求的方法又分别是什么?你会知道表面上同样的行为对应每个不同的人,完全可能分属在不同的时间之中,所以“别人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甚至可能对你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你可以用崭新的角度去思考时间的分配和选择。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五种时间》中有一种可视化的花园模型。它会展示出每一种人生都是按不同需求排列组合后的结果。你选择何种花园模型,你就会获得哪一种人生。同样,你想获得怎样的人生,你就需要搭建怎样的花园模型。
总之,会帮助你获得“去选择未来”的信念与方法。
下面开始今天的复盘:
步骤①:回顾追悼会策划清单上的年度愿望因为思考维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步骤②:了解五种时间的分类方式和最终目的
步骤③:结合这些内容和自己获得的新启发,对追悼会策划清单做出调整。
与第2天的愿望清单作了仔细比对之后,发现我的追悼会策划书所写的生平成就,几乎没有偏差。
说明经过去年到今年的思考与蜕变,我已确立和修正了我的发展方向。我正沿着我心中的那条路在稳步前行。
最终,我维持了策划书原文内容,仅仅是将之前的搞笑版墓志铭,改为了“此生圆满”四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