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笔记』古都:四季里的京都

四条大街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春日里的暮色


在京都第三天的清晨,我和同同一早起床、洗漱完毕、早饭也没吃便去了清水寺。我们住的民宿临着柿町通,这里属清水五条,看来就应是清水寺的管辖范畴。

川端康成在《古都》中说,“京都姑娘千重子是四条街附近的批发商出身,又是属于八坂神社管区的居民”。最初读这样的文字,我是无感的,因为那时我对京都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管理也是无感的。

直到我来到这个城市,才真切体会到寺庙对于社区所具有的那种“管区”力量,或就如三岛由纪夫所说的那样,是“这个地方的精神支柱,是当地信徒各自生涯的保护神,同时也是他们死后可以依托的人。”

千重子家住祇园四条,与我们所住的清水五条,就算是“若比邻”了,当然这是与跨越千山万水的“天涯”相比的。

在小说第一章节里,千重子与水木真一一起去到平安神宫和清水寺。那一章节叫做“春花”,两个自就认识的发小好友,就在那个春日里做了一个city walk,灿烂的樱花是他们的背景,千重子身着美丽的和服,是那个春日动人的写照。

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写下了那个城市一年的时光,这一年,就是从樱花烂漫的春日开启的。

在看过平安神宫的樱花后,千重子想要去看清水寺的暮色。真是个可爱的女孩儿,她突然想去看清水寺的暮色,就像明人张岱突然有了去湖心亭看雪的雅兴。她反复和真一说,“真一只好答应”,注意是“只好”,两个年轻人的可爱跃然纸上。


真一之所以牵强,是因为“路程很远”。书中说“他们俩躲开电车道,从南禅寺那边绕远路走,穿越知恩院后面,通过圆山公园,踏着幽雅的小路,来到清水寺跟前。这时候,恰好天空披上了一层春天的晚霞。”


书中提到的这些地方,如今依旧还在,我在京都因而也能感受到那路途的真实,确实不近。但即便再远,两个年轻人也愿意将它走完,这意味着什么?《古都》中,川端康成用很隐忍的笔触来描摹千重子的情感。书中从未提及千重子和真一是否具有一种可能,但耐人寻味的是,从这样的细节中,我们或能感受到千重子对真一的喜爱,她甚至对他可以发点小任性。

我第一次读没能理解到这一层,那时我只简单地认为,就是两个年轻人普通的出游,或许真一有那么一点点喜欢千重子,但他不敢于表达,仅此而已。再读,却读出了千重子的欢喜,这是川端笔触飘忽暧昧的所在,但除了第一幕的重彩登场,真一显然还不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男主。

从柿町通,一路向东就能走到清水寺。京都的街巷很狭窄,有时需要行人与汽车相让通行。清水寺是京都重要的景点,越接近那里,游人便越是稠密,这其中便有许多身着和服的年轻女子,总感觉她们不是来游园的,而是要出席一场很重要的典礼。在“春花”这一章节里,千重子也是穿着和服,去的清水寺,或许在那些和服女子中,就有她窈窕的身影。

清水寺在半山上,去到那里要上一个缓坡,需要付出一些体力上的辛苦。也正因它处在半山上,站在那里就可以俯瞰京都。就在清水寺后院,“一个面临悬崖绝壁的‘舞台’”上,千重子和水木真一一起眺望远方,那时“城里华灯初上,而天边还残留着一抹淡淡的霞光”。

到了清水寺,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书中提到的,处于半山腰上的那个“舞台”。我们在那里,可以与千重子同一视角眺望京都。

也是在那里,千重子倚着栏杆,对真一说出,她是一个弃儿。


清水寺的舞台


02 夏夜里的相遇


梁文道评论《古都》时说,“京都才是《古都》中的主角”,他还说,“《古都》是川端康成奉献给京都的旅行指南”。

我五一前要去日本旅行,首站便是京都,因而在出发之前,自然要再读一遍诺贝尔文豪为京都写下的旅行指南。过后看来,我读得还不仔细,因而漏掉了许多能与千重子相遇的地方。

在京都第一天下午,我一人去了下鸭神社。波在五条附近转店,四点多时,她发来信息,说她相中了真桥通的一家鲷寿司,那里五点开门,她在那里排队,让我赶紧过来。从下鸭到四条大桥,距离不近,但走路四十多分钟也足够了,更何况这路是一直捋着鸭川走的。

我很奇怪,川端在他的《古都》游览指南中很少提及鸭川,而在木村文乃主演的电影《在京都小住》里,鸭川却如这个城市灵魂般的存在。我走在傍着鸭川的小路上,能看到许多市民,三三两两地坐在岸旁的草地上,闲聊嬉戏,满眼都是这个城市的松弛感。也或许如我们的许多城市河流一样,鸭川也是在城市发展后再被治理的,而川端康成和千重子是没能看到这条城市风景线。

我从四条大桥拐上四条大街时,谷歌地图有些延迟,因而错过了狭小的河原町路口。不过错过了那个路口,却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街面上的神社。那个小小的神社,如周边商户一样地比邻而居,它们同在一个屋檐下,拥有同样大小的店面。只是那里挂满了白纸的灯笼,凸显出它不同寻常的存在。尽管在焦急寻店,但我依然为这样的不同寻常好奇地停下了脚步,那神社门前的方石柱上刻着,八坂神社御旅所。

这一无意中的好奇,惊讶到了我,就是在四条大街上的这间御旅所前,千重子离奇地遇到了她的同胞姐妹苗子。

在那年的祇园节上,千重子在御旅所前买了一支蜡烛供在神前。她见一个姑娘在这里虔诚地做着“七次参拜”,便也许了愿,做了七次参拜。只是为了不打扰对方,她们在街上走了相反的方向。

参拜结束后,她们惊奇地发现,两人长得神似。那个姑娘原来就是出生后便与千重子离散的双胞胎姐妹,苗子。千重子很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孩子,为了不让她因父母弃养而难过,养父母甚至说,是因为看着她可爱,才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苗子告诉她实情,她们父母是北杉山上的村民,她们两个的出生,让贫困的家庭难以为继,父亲就把千重子放在了一个富商的家门口。不久,她们的亲生父母相继去世,苗子被寄养在山村的一个农户家。

苗子在这个御旅所前所许的愿望就是找到自己的同胞姊妹。这所里的神仙,工作就这么高效,刚刚许完她们姊妹俩就相见了。

苗子找到自己的姊妹很开心,尽管千重子也总在思念自己的亲人,但真的这样一下子见到了,她还是很慌张。她们一起走向四条大桥,但躲躲闪闪的她们,被四条大街上拥挤的人流给冲散了。

千重子看到,仰慕自己的织工秀男,就在这拥挤的人流中看到了苗子。他将苗子认作了千重子上前与她搭话,他告诉她,他想给她织一条腰带,送给她。而苗子也看到了千重子,在四条大桥上遇到了在桥上观景的真一和他哥哥龙助。龙助很关心千重子,见她脸色发白,以为她生病了,他们于是就把千重子送回了家。

我们吃完鲷鱼料理,也走到了那座四条大桥上,那是傍晚时分,四条大桥上的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桥栏杆旁也有许多人趴在那里观景,大家欣赏着鸭川的风光,感受着鸭川送来的和风。京都的繁华,就在四条大桥上拥挤着与我们擦身而过。

而在《古都》中,那个奇妙的缘分,也在这拥挤的大桥上,就着夏夜的清凉,开始了它神奇的发酵。


八坂神社


03 秋天里的约会


善良的千重子,通过与苗子和秀男分别交流,了解到苗子与秀男间的误会。她告诉他(她)们两人真相,并请求秀男继续给苗子纺织他想象中的那条腰带,以完成他的承诺。又给苗子送去她定制的和服,并请求苗子,接受秀男送给她的腰带。

秀男去北山杉村给苗子送去腰带,并希望那个女孩能穿着和服系着他送的腰带,一起观看十月二十二日举办的时代节典礼。

书中说,京都有三大节,葵节、祇园节和时代节。时代节的举办地在京都御所,巡游的仪仗队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往平安神宫。

从公元794年的奈良迁都,到公元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将近1074年的时间里,日本天皇就一直在御所这里的皇宫居住。当然这一千多年里,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天皇们大权旁落、由幕府掌权的闹心时代。如今离着御所不远,还有座二条城,就是末代德川幕府的驻地。

京都的这个御所,只在春秋两季对外开放,我来的时候是五一,因而赶上那里春季开放。御所外是开放式的公园,公园里多种着松树,如今已经是郁郁青青,茂密成林了。

苗子在御所西门,蛤御门那里等候秀男。这里曾因爆发明治维新前的禁门之变而名声大噪。

就在这里,一个中年女人赞叹苗子的腰带很漂亮,并还去摸了摸,足见她的喜爱和秀男的用心。

御园外的广场上,都铺着那种细碎的黑石子,我不知是否也是枯山水的意境。在那种意境里,细碎的石子代表水,这么广阔的一片,或许也代表着它的汪洋之态。

秀男和苗子在这里一起观看仪仗队巡行。


书中说,“(苗子)问:‘秀男先生,你在看什么?’‘我在看松树的翠绿……宽广的御园庭院里净是黑松,所以我太喜欢它啦。……我也悄悄看着苗子小姐,你不觉得吗?’‘瞧你多讨厌呀!’苗子说着,低下了头。”


两个年轻人就在这里相爱了,只是他们都还有些困惑。苗子认为,秀男是把自己当作了千重子的替身。而秀男认为,自己虽然喜欢千重子,但与富家小姐的她并不般配。或许为农人的苗子能让为织工的秀男感到更朴实,更踏实。


御所前广场,满是松树


04 冬日里的告别


千重子家住祇园,最初读《古都》时,我以为祇园是苏州园林一样的庭院公园。到京都后才知道,没有一个“祇”的“园”,却有许多商店、酒肆冠以“祇园”之名。那祇园其实更像一个大型的商住社区,有如北京的王府井或望京。

《古都》中多次提到祇园节,千重子清楚记得,七八岁的真一曾被选做男童,化了妆,涂了口红,在奏乐声中,坐在彩车上巡游。而同样七八岁的千重子就跟着彩车一起走。他们巡游到千重子家的店铺门口,真一和两个小侍郎就在门口喊着“千重子,千重子!”千重子满脸通红地凝望着他。

一对青梅竹马的可爱人儿。

四条大街的最东端是个钉子路口,八坂神社就坐落在大街顶端的一个小丘上。八坂神社又叫祇园神社,神社当中的舞殿,又被称为祇园造,那里四周挂满了各个店铺捐赠的白纸灯笼,很是壮观。同同跟我们说,去到那里一定要等到点灯的时候。很幸运,我们走到神社时,天确是要黑了,但灯确还没点亮。不知什么时候,层层叠叠的灯笼突然在四周人们齐声的惊叹中,悄然地点亮。

亮灯和不亮灯,似乎在这里谕示着两个世界,白天不亮灯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夜晚亮灯的世界,是神的世界。

祇园节,又叫做祇园祭,要在每年七月搞一个月的时间。八坂神社,就是人们巡游起始的地方。

从神社向西上到四条大街,不远,就能见到一条向南的花见小街。那条小街上都是低调不张扬的小店铺,但它们又都保持着京都老店铺的模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千重子的养父太吉郎,一个有着明治派头的老顽固,宁可把自己越发不景气的绸缎店关了,也不愿意转变已落后于时代的经营思想,他还活在京都过去的旧时光里。走在那条小街上,总感觉太吉郎的店铺就在其中,而美丽的千重子或许就会从其中的一家不经意的小店里,拉门走出。

尽管千重子是收养的,但她的养父母待她如己出。父亲怕女儿婚后艰难,他就为女儿物色上门女婿,他首先相中了优秀织工秀男,又难以向他们家启齿。后来水木真一的父亲请太吉郎吃饭,却在席间给真一的哥哥龙助做媒。龙助是经营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他也很喜欢千重子。知道千重子是弃婴后龙助曾经懊恼,为什么这个女孩子没有被扔到自家的门口。他愿意做上门女婿,来帮助太吉郎照顾他的店铺。

显然,千重子的老父亲,是有些心动了……哎,那个真一呀!怎么就不能痛快地说出自己的所爱呢?

另一边,也有个婚事彷徨着。苗子告诉千重子,秀男向她求婚了,但她很迷茫,她的少女心让她敏感地觉察到,秀男喜欢的是千重子。苗子和千重子说,她觉得自己在秀男的眼中,就是千重子的“幻影”。

一切的时光,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都是那么的浅淡、隐忍、无奈又美好,也同样流落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时光如此的易逝,就像书中充斥满满的,对于过去的留恋。

小说最后,苗子接受了千重子的邀请,来到她家做客。两姊妹同睡在一起,一起去听房檐上雪落的声音。苗子常年生活在自然的林场中,她熟悉雪落的声音,并凭借那些声音给千重子描绘出丰富的雪景。千重子说不如打开挡雪板看一看,苗子说,那样会幻灭的。

幻想和现实是两个世界,幻想丰满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果她喜欢,就让她去幻想好啦,何必告诉她现实的模样。就如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那何尝不是我的幻想,在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同样,秀男向苗子求婚,却可能是在幻想着千重子,苗子能接受这样的秀男吗?真一的哥哥龙助幻想着与千重子的未来,喜欢真一的千重子能接受他的哥哥吗?这些或也都是我们读者的幻想。

那条小街上的那些店铺,虽然家家都掌着灯火,但店铺大都关着门,一副愿者上钩的高傲样子,不像新宿、池袋的街头,小姐姐拿着小灯板来主动招呼你。不时有格子门突然拉开,里边的客人告辞走出,才能让路人好奇中窥见一眼小店中的端倪,大都与小林薰主演的《深夜食堂》别无二致。

苗子来到千重子家的第二天清晨,应该天还没亮,便唤醒千重子,与她告别。


苗子说,“这可能就是我一生的幸福了。趁着没人瞧见,我该回去了。”


那时雪还在下着,千重子送给苗子大衣、折叠扇和木屐,说“这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再来。”

苗子摇摇头,也不知是拒绝了千重子的馈赠,还是拒绝了千重子再来的邀请。苗子走了,“始终没有回头”。千重子就“抓着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

我总觉得,这两姊妹分别时的街景,就应是这花见小路上的模样。川端在小说中的最后一笔写下,“整个市街还在沉睡着”,那也分明是我们走过那条小街上的场景。

只是那两姊妹分别时,这条小街还没醒来,而我们走过时,它刚刚睡下。


花见小街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云解红楼》推荐阅读:

『云.红』 红楼梦中的死亡谜局

『云.红』 解读黛玉进贾府的时间秘密


《人在淮安》推荐阅读:

『云 . 游』人在淮安⑥ 信芳,老宅

『云 . 游』人在淮安⑨ 承恩,西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