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刘祥导师在星火教师微信群众推送了一篇他曾发表在《师道》里的文章,题目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六大顽疾》,刘导在文章里为我们罗列了:课程缺位、目标虚空、问题零散、主体迷失、学考脱节、写作无序六大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顽疾,其实,不仅是高中教学,初中的语文也一并存在这些顽疾的。
看着文章中的“顽疾”一词, 我的思绪回到了去年在《初中语文教与学》中曾看过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写作困境及对策》,那篇文章里作者也曾用到“顽疾”一词,并在文章里一针见血的指出:占着半壁江山的初、高中考场作文出现的三大顽疾:开头冗长,语言啰嗦、平铺直叙,缺少波折、文章选材,千篇一律。
刘导在关于写作顽疾中说到这样的一个现象:“ 高中语文教师们习惯于关注的,是命题形式与高考作文题之间的相似度,不是作文命题和单元学习内容以及学段之间的课程关联。”实则初中语文老师不也如此吗?他们关注点的也都是考场上的命题,更甚小学毕业年级老师也都关注考场命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极少老师会把作文的命题与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及学段、学情相关联。
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爱上作文?在《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写作困境及对策》中作者的一个观点,深深引起我的共鸣“借文本之石,攻写作之玉”。
余映潮老师认为:“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范本的。”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提炼并发掘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体验”。
一周前,应邀到一个乡镇中学去上一节课,同时也听了其他被邀请老师的几节课,其中的一节初三年级的有关细节描写作文专题复习课就特别值得借鉴,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选取了《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孔乙己》中摸钱的细节,《社戏》中偷豆的细节,《范进中举》中发疯的细节,《我的叔叔于勒》中全家衣冠整齐到海边散步的细节,来让学生学习细节的描写,整节课特别实效。
如此看来,“借文本之石”,的确可以“攻作文之玉”,教师只要选取精当的文本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文本的榜样作用,即使离开老师的指导,自己也能从文本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作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