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纪鸿(2)【1384】2025-3-18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谕纪泽纪鸿(2)【1384】2025-3-18

评点: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曾氏在前封信中提出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说,认为前人绝好文章,必于此四者中拥有一种。细揣这封信,可以看出曾氏希望他的两个儿子更注意在气势上学前人之长,并提出“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的观点,笔者(唐浩明先生)认为,曾氏此说很有道理。

关于气势,曾氏在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的日记里有一段议论:“文家之有气势,亦犹书家有黄山谷、赵松雪辈,凌空而行,不必尽合于理法,但求气之昌耳。故有宋以后文人好言义理者,气皆不盛。大抵凡事皆宜以气为主,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否则气既衰苶shuainie(衰,衰弱;苶,疲倦。北宋王安石 《与耿天骘书》之一::岁月如流,日就衰苶。)”,说理虽精,未有不可厌者。犹之作字者,气不贯注,虽笔笔有法,不足观也。”

曾氏将文章与书法作为同一个审美对象看待,认为皆须气势贯注,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即便小有瑕疵,仍不失为上品。这正与王船山的气为文章之帅的观点一脉相承。

因此,曾氏希望儿子把握住这个最重要的为文诀窍。

曾氏自己的文章以及以他为宗师的湘乡文派,其与桐城诸老文章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也就在于气势上。曾氏于“气势”揣摩最深,运用最好,故他在这方面的顺手指点都能到位:“偶句多,单句少,段落多,分股少,莫拘场屋之格式。”“将气势展得开,笔仗使得强,乃不至于束缚拘滞,愈紧愈呆。”在另外一份信里他说过:“议论勃发,层出不穷,乃文章必发之品。”这里所讲的都是关于“气势”方面的行家之说,至于情韵、趣味等方面,似乎曾氏本人也不太擅长。

更重要的是,曾氏特别看重人生少年时的朝气锐气。峥嵘气象,正是朝气锐气的外在表现。

人生少年时,好比一天的早晨、一年中的春天,蓬蓬勃勃,生机旺盛,对前途充满信心,才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此时的为人为文,即便狂一点偏激一点都不要紧,尤为可贵的是,说不定正是因为这种狂傲、不拘常度,才有日后超过常人的成就。千百年来的阅历告诉人们,倒是那些从小便循规蹈矩、瞻前顾后的人,大多没什么出息。我们应当鼓励少年多蓄盛气,多存狂想,切莫轻挥戒骄戒躁的大棍子,从而伤害了可成参天大树的幼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