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职第一天开始,我是怎么逐步成为领导的心腹

标题党了,其实我漏了几个字儿
准确说是,从入职第一天开始,我是怎么逐步成为领导的心腹之患?

一般来说,入职前的面试,都是领导,和领导的领导,亲自面试,觉得你小子还行,有造火箭的潜力,于是委才以打螺丝的重任。

入职第一周,一般都要团一波,找个地方,举着杯子打一圈,自我介绍一下,认识认识老牛马。

这时候,我决定要开启我成为心腹的第一步。

被领导李哥问到业余爱好的时候,心内一喜,展示我与众不同的机会来了——

我喜欢玩味西昆体(不知道是啥玩意吧),喜欢下围棋,看书,看的都是很抽象的
有个小年轻的同事,一看就是文艺青年,说道,哇,我也喜欢看书,我喜欢看《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搞笑吧,我说我不喜欢这种街书。
总之,我这人就是比较偏僻,特立独行,给诸公传递的信息——下班之后别来烦我。

领导李哥带头鼓掌,好,高材生就是与众不同,以后多给我们指教指教。

好啦,牛马进来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干活。
干活当然不能乱来,得听领导安排,得让领导知道你干什么。
新人先摸清环境,熟悉对接的兄弟部门,一一去打个招呼,该拉群的拉群,加微信的加微信,方便日后半夜打扰。

周一第一天上班,领导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兄弟们,有任务要冲,今晚加班到十二点。
消息群发,大家纷纷响应。
排着队的“收到”,“收到”,“收到”,打满屏幕,而我,为了做显眼包,我回复一个“OK+[手势]”。

领导李哥一看,这哥们有点意思,可以。

第一周的周五,新工作的第一份周报要写了,第一次周会要开了。
我回顾这周的活,感觉没什么特别的,装了一下电脑,认识了周围对接同事,看了下业务资料,把该装的软件都装上了。

没什么好写吧。看看隔壁同事 Horse Wang的周报——

  1. 跟进 XXX项目,完成进度 百分之几几;
  2. 对接 YYY项目,blabla ,目前没有风险;
  3. 周三发生了一件事故,咋样咋样,锅不是我,但是我及时出现,救火了,损失可控,在复盘,下周出报告
  4. 最近响应领导号召,在看某本书,提升认知模型,果然效果很好呀,有心得如下。。。此处省略两千字

艾玛,这周报洋洋洒洒,两三千字量,高考作文都没这么长。

一看自己的就一行字——
安装必要软件,熟悉业务资料。

这行不行啊?

我问Horse Wang, 老王说没事,李哥不看周报咋写,结果导向,有产出就行,放心吧。

周会上,领导听完我的不到10秒的陈述,停顿了几秒钟,很好,都还适应吧,下一个。

好像过关了。

两三周过去,我娴熟的业务能力如鱼得水,项目进行得有条不紊。李哥有时候路过工位,有意无意拍一下我的肩膀,问道,适应得咋样。

感觉如沐春风。

中午有时候同事一起搭饭,吃饱了,一起遛弯,三五人尾随李哥,环绕大厦而行。

张嫡说,今天股市涨疯了。
李哥领导评论,政策利好,可以抄了。张嫡立刻用说收到的表情应和,说,是得开个户了。
我马上说,很难说啊,现在到处不景气,要我说我就怎么怎么样,你看啊,美国,日本,欧洲…… 此处省略几百字……

领导说,看来你对宏观形势很有见地啊,哈哈。
我说,哪里哪里,网上瞎看的呗。

一个月过去了,项目如期交付了一个版本,大领导给我们团队表扬。我和张嫡两人配合得越默契,那感觉就是,一只脚指头探到了梯队的门槛。

和李哥的月度一对一碰头反馈,李哥说,不错嘛,你刚进来这个月的表现是符合预期的,继续保持,只是呢,要注意扩大你的影响力,不要只闷头干活。

我脑门一响,这啥意思?
请问HorseWang, 他给我指点,就是说,你做完事,要多发邮件,多在有领导的群里喊话,活动活动。
我心想,我干了什么,每周不都是有周报呈现吗。

领导不是周会经常强调,不搞形式主义,大家把事情做好就行的吗。

我想想 HorseWang 这种人,每周一大半心思用来琢磨写周报体会,怕是要混不下去了,早晚要被领导边缘化。张嫡的周报我见不到,不知道他咋写,但感觉他和我几乎所有时间都扎在项目上,应该没心思去整那些花花肠子。

但是很快我发现我错了。
大部门分享会,张嫡很出人意料,准确的说,是出乎我的意料,拿出了我们小组奋战一个月余的项目成果,做成了精美的PPT,一页页,一张张,那数据,那痛点故事,那方案成果,一套套的,他在台上讲的既饱满,又引人瞩目,最后说道,感谢领导李哥和总监的支持,项目离不开团队的帮助,然后一一点上我们参与者的名姓,但是听下来,感觉这个项目就是李哥主导,他张嫡打头阵,底下我们这些小兵是跟着打杂一样。

第二个月,项目的版本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吸取教训,开始多发邮件,每次改完bug,做完需求,都在群里喊话,放成果链接。

果然,这招似乎效果不错,李哥有时候半夜三更都会在群里回一个赞。

李哥有时候半夜三更不睡觉,在微信非工作群里分享一本《顶层设计》。
HorseWang 凌晨五点回道,刚花了几小时看完了,确实提升了认知。

看张嫡好像没啥反应,只是点了一个赞。我想HorseWang这个马屁精,够可以了,全组就他最肉麻了吧,平时干活最拖拉的人,估计今天的指标就他背了,这肯定是慌了,急了,不像张嫡,还是讲究实干。

直到我有一天路过张嫡的工位,他的案头最上面那本竟然已经更新了,原来是什么什么语言设计,现在摆着《顶层设计》,我去。

五一假期,大家都休假了。五月一日那天刚过,李哥又在早上六点钟,突然在微信非工作群里分享了一本《底层逻辑》,这次远在新疆和老婆游山玩水的HorseWang,又第一时间响应了,大赞道,这本书搭配之前那本《顶层设计》,简直是天作之合啊,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

李哥不置可否,宕开话头,老王咋样啊,新疆玩的还好吧。HorseWang说,不错不错,就是人太多了。

我顺着链接打开那本《底层逻辑》,看了几章,嗯,确实说得头头是道啊。

假期结束回到公司,张嫡的案头又是多了一本《底层逻辑》,这家伙好学如斯,不服不行。

有一次我好奇,想起上学时老师检查我们功课进度,看书本上侧边的黄手印,就知道你翻到了哪儿。我趁张嫡不在,好奇地拿起他买了许久的《顶层设计》,原以为他已经翻到包浆,没想到竟还有新书的墨香,根本上没咋翻过吧。

第二轮和李哥的一对一反馈,李哥再次肯定了我的进步,对项目的贡献,但是,他补充道,你要注意总结,不要陷入低水平重复,要善于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

我不懂,但是说,好的。

又问HorseWang, 这次老王呵呵一笑,都一样,李哥就是看结果,放心。

三月出了一个大事故,震动了总监和上面的大领导,李哥紧急拉会复盘。
溯源发现是HorseWang漏了一个配置没有提交。

李哥沉吟,说道,这个流程有没有按规范走呢,配置没提交为什么没有测试发现,当时是谁负责对接测试的。
我说我对接的,测试反馈说没问题。

李哥第一次情绪激动,测试说没问题就没问题吗。

看来这次锅有点大,HorseWang 作为当事人,发话了,说其实流程都走到了,这个目录就是小赵(指我)设计的,确实看着不容易区分,原以为是提上去了。。。 内部一顿交锋议论,得出结论,我们这边没啥大纰漏,顶多就是我的设计考虑不够周祥,锅甩给测试那边吧,是他们漏了,没有检查到位。

对好口径之后,李哥单枪匹马见总监。不知道说了啥。但事情好像缓和了。
一周后多方复盘大会开始,HorseWang 作为第一当事人,竟然请病假了,李哥分不开身,就着我为代表去参加。临行前,叫我进小会议室交代了一下,说小赵啊,这事呢,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会上注意一下,尽量全面完整地去看,争取有效地复盘,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我说好的。

出来的时候,李哥有强调了一下,要全面一点哈。

我满口答应,说放心吧,原因和改进方案我们都对齐了。
我在会上把事故原委讲清楚了,并且把我们的改进措施也宣讲了一遍。会议进行得很融洽,很顺利。

HorseWang休假归来,我俩私下交流了一下这个事,老王一拍大腿,不妙啊。你怎么能这么说。
我问咋了,复盘会议进行得很顺利啊。

老王说,这种会,怎么能让他进行顺利呢?跟你说不明白,看上面总监怎么看吧。又叹了口气,表面是没事,实际上暗流涌动哟。
老王又压低声音,说道,李哥说让你全面一点,是要你把皮球踢出去,别都一骨碌都往我们身上揽,这下好了,改进都是我们在改进,那边兄弟部门都万事大吉了,上面领导会怎么看?不得认为这全是我们捅的篓子吗?

好吧,这个老王,我心想,真是个老油棍,怪不得你在这关头请病假。

转正沟通来了,李哥表示对我还是比较满意,只是有时候要注意一些工作方法,注意内部团结。我没听懂,但是点头说好。

我和张嫡继续紧密配合。临近年终时,我们对OKR发起最后总攻。
一个有挑战的项目落到我们头上。我负责A模块,张嫡负责B模块。

在初期调研之后我们一致认为,这个事成功率不大,但是可以试试看。我们把方案递到李哥手上,李哥说干吧,总监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了,对你们是有信心的。

在封闭折腾了两周之后,我们发现项目的难度超过了我们的预估,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找到李哥,李哥说,这个恐怕有点困难,现在部门人力本来就紧张,要不你们自己消化一下。

我这边A模块的进展几乎停滞,张嫡那边的B模块也好不到哪去,但是他好像经常找李哥对事情,我问他,你们讨论啥,跟项目有关吗,为啥不带上我。张嫡说,是项目,不过都是我B模块的事儿。

我呢,自己苦苦思索,折腾一个月后,这个挑战的项目最终因为不能克服的困难被叫停了,最终宣告失败。

李哥和大领导都没怪我们。原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

但是张嫡不久之后,大笔挥就一篇技术分享文章,出现在公司的头条首页,题目就是《万字长文聊聊实现XXX方案的实践探索》

评论区第一楼就是总监的留言——我们鼓励同学们挑战一些有难度的事情,XX项目虽然失败,但是我们并非没有收获,这些经验沉淀下来,这些积累这些探索,必将为XX难题最后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
然后第二楼就是领导李哥的回复,他的话就更多了,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故事,期间,他怎么牺牲家庭带领我们攻坚,中间各种插曲,最后虽然失败,但是收获很多什么什么的。

李哥随后私下找我,说道,你的A模块遇到的问题呢,有没有梳理出来,沉淀一下,怎么闷头干了一个月,遇到问题也不抛出来呢?

李哥临近年底跟我说话的语气逐渐有了变化。

我说都跟张嫡讨论呢。
李哥说,这不行啊,要多抛出来讨论,张嫡这篇文章就不错,你看看你的A模块能不能也沉淀一下。

我私下找HorseWang聊,老王指点说,李哥是觉得你汇报频率低了。你知道吗,这玩意以前都折腾好几回了,每次都失败,意料中的事。虽然不好搞,但是你得经常报困难,让他做及时雨,明白不?

我说我每周都写周报的,况且那些问题,李哥经常也给不出啥解决方案啊,还不是都两眼一抹黑。
HorseWang 呵呵一笑,这你就不懂了,你那个周报,还是不太够,你去学学张嫡,怎么汇报。不能光说问题,要说你想过哪些办法。
而且呢,关键这个汇报节奏,你不能只到周五在那写,还得注意节奏,比如周三总监群里提了问题,当天你就得有东西说出来,没有也得说上一说。

我心想,这个和项目能不能推进,有必然关系吗?
HorseWang 继续说道,做事呢,有时候是看结果,有时候是看过程,什么时候看结果,什么时候看过程,慢慢去把握吧。

年底第一期绩效,果然,李哥很沉重地跟我说,小赵啊,你刚来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对你有很高的期望。我是希望进来后,你能够拼一把,快速成长起来的。你这个岗位呢,不是把分派的事情做好就可以的。你需要有体系化思考的能力。你要想想你做的事情,他的价值点在哪里?你是否作出了壁垒,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你做的事情,和公司内其他团队的差异化在哪里?你的事情,是否沉淀了一套可复用的方法论?为什么是你来做,其他人不能做吗?你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后续,把你的思考沉淀到日报周报月报里,我希望看到你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进度。另外,提醒你一下,你的产出,和同层级比,是有些单薄的,所以呢,这期给到你的绩效,是C,是need to improve,但是也不要气馁,公司这边希望通过给到你恰当的反馈让你能够持续改进……

我听到这消息非常震惊。

这次考核张嫡是A,超出预期,HorseWang拿到了B,满足预期,而我是需要提升的C。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走进梯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