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晚饭过后,已是七点半了,天还是亮堂堂的,只是稍微蒙上了一层灰色,像是汽车过后,扬起的烟尘。我顺着东楼街朝上走去,在咸熙街路口下方是一条蜿蜒的水泥坡道,下面就是金沙江畔了。
坡道两边有许多火锅店,店面装潢的十分古典,门窗都是木制的,上面镂刻着各种花鸟,古人的图案。店子里面的桌椅也是都是木头的,古色古香,与淡黄的灯光辉映着。这些木制的门窗桌椅表面,有着斑驳的纹理,但从它们泛着油光的清漆,可以看出它们仍然是崭新的。从店里飘来的香辣气味,使我刚刚饱食的肚子,也觉得一丝饥饿了。
我来到江边的公路上,倚靠着石栏杆,俯瞰着川流不息的江面,天色较前又暗淡了一点,江面上似乎氤氲着一层水雾。我眺望着这宽阔的江水,深吸了一口气,但觉得少了些什么。风还是有那么点燥热,耳边仍是喧闹的汽车声、路人嘈杂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我觉得有一丝失望,我看见江边的堤岸上没有什么人,堤岸距离江水看起来只在咫尺,岸边几棵小树,正沐浴着江风,婆娑起舞呢。
我下了江边的公路,走向水泥筑成的堤岸。越靠近江边,江风越大,迎面扑来,江水已经将这清风荡涤,不染一丝尘埃,我张开口,贪婪的呼吸着,神清气爽。堤岸离江面的距离不足一米,我几乎平视着它,满眼的江水啊,就这么在我的眼前向下游流去,流的那么从容,那么波澜不惊,无数细小的波浪一路欢喜的跳着,叫着,向下汇合岷江,流入长江,奔向大海,拥抱它们的归宿。
这个距离正是人与人之间交谈的距离,在这个距离我听懂了江水的话语。它的水流声,轻怕江堤的涛声,都是对我的回答。我不用多说什么,它全都明白,我坐在岸边,默默的看着它,倾诉着我的心事。这让我想起了我曾写过的一首诗:“此身不可料,心事付苍流。”
我默默的坐着,感受着这江色和江风。江风是温和的,并不清冷,我的每个毛孔都翕张开来,让它们尽情的涤荡。偶尔一丝丝冷风吹来,直钻毛孔,像是突然淋下了小雨,让我不觉打了个激灵。我看江面上的粼粼波纹,明暗相间着,飘忽不定,好像一只只泥鳅在水下舞动。我身边散落着一本健康宣传的小册子,我像个孩子一样,撕下了一页,折叠了两道,做了个纸船,轻轻的放在江上,它倏地一下就向下漂流而去了。我顺着它的踪迹也朝下走去,关注着它的踪影,江上的波涛和清风渐渐的将它卷到了江心,船身也变得东倒西歪。我没走多久,便停了下来,默默的关切着这只小船,渐渐地,它离我的视线越来越远,直到江心深处,最后湮灭在这茫茫的江上,杳不可寻了。
对岸江边公路旁的彩灯亮了,红的,黄的,粉的光晕在江面上投下一条条光柱,将江面装点的璀璨夺目,恍若梦境,江对岸的白塔山上的白塔寺周围的白色灯光,把白塔寺映照的宛如晶莹剔透的白玉,在对岸熠熠生辉。我边走边驻足欣赏着,我在想,像这么认真的亲近、欣赏名川的时候,恐怕不多。我记得在重庆读小学的时候,渝中区化龙桥下面的嘉陵江边,我曾在里面洗过澡。但却没有在解放碑,隔着长江、嘉陵江观赏对岸的洪崖洞。我在江西的时候,只是打桥上经过赣江;在南通的时候,只是在狼山顶上远眺过长江。如今我在长江的源头,金沙江边漫步,我想也多少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吧。
岸边有几个老人在垂钓,鱼竿的顶端在夜色中发出蓝色的光点,像银河中的星辰。有许多固定在江边的大船,装修成一家家饭店,依然是古典的样式,点缀着霓虹和彩灯,都在3-5层之间,招牌上写着“大华渔港”“三江码头”“水上明珠”等等。
不知不觉,到了戎州大桥。桥上刺眼的灯光、喧闹的车流,岸上沸腾的街市,阻拦了我的去处。我便拾级而上,又回到了人群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