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其实中国九十年代的大多数农村家庭是贫穷的。那时上学的时候还要收学费,从小学到初中每年大概六十到一百多元,年级越高,学费也就高。相比那时一个小工从早七点干到晚七点才挣五元的工薪来说,上学的费用支出是一个家庭很大的一笔支出。好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了,村里坚持上学的孩子也没几个。
我是因为学习成绩好,母亲靠养猪卖的钱硬是把我从小学一直供到师范毕业。其间我也羡慕过那些出去打工回来后穿着洋气,说着普通话的同龄人,我每天骑着个破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每天来回四趟,每趟四十多分钟,风里来雨里去,冬天的时候手和脚都冻的裂开口子,严重时还流脓血。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确实苦,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也许我是个傻瓜,不知道放弃。时至今日,我已步入中年,是一个县直部门的小职员,每次遇见村里的同龄人为生活奔波,因中年危机焦虑不安的时候,我很庆幸当年我在学习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如今虽算不上大富大贵,最起码生活有保障,不用担心躺平后没饭吃。
我的婚姻生活也经历了七年之痒。虽然我和老公是同学,婚后的前还算恩恩爱爱,互相体谅也能包容。危机出现在老二出生后,我生活的重心几乎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对身边其他人的关心微乎其微。不知是我变了,还是老公变了,我们俩开始因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后来甚至到了相看两厌和彼此无话可说的地步。一次大吵后老公提出离婚,我虽然也很想离,但考虑到孩子以后的成长,我没答应也没拒绝离婚。我们像陌生人一样过了好多年,直到老大考上大学后我们的关系终于缓和了,也许随着年龄的渐长,我和老公慢慢都感知到了家庭圆满是多么的重要,彼此也包容了好多。幸亏我当初在离婚的问题上比较理智,这么多年也坚持了下来,不然今天又会是另一个结果。
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是重复做无用功,而是在时间的积累中,让微小的改变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坚持的意义,藏在你每一次想放弃却又咬牙挺过去的瞬间里。
曾以为坚持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是咬着牙硬扛的煎熬。现在才明白,它更像一粒种子在泥土里的蛰伏,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积蓄力量,终有一天会冲破阻碍,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