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等待,就只有等待。为什么我从来不研究所谓的短线,人永远干不过机器。如果不懂等待,那么连出手的机会都不会有。再好的标的,再好的分析,都一定是在合适的时机,研究一辈子,也是靠那一两次机会,那一两次机会是等出来的,贸然下手,必然会错过真正的机会。
所有的理论在事实破灭的前一刻都成立。所有的成功在破灭前一刻都是成功,同理破灭前一刻说的话都是真理。同理,所有在你面前牛逼的人在失败的前一刻都是精英。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公司,组织,国家,所有曾经的、现在的、甚至未来的统治这个世界的国家或者组织在跌下神坛的前一刻都是无敌一样的存在。
投资动作或无所动作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从长远看可能就是所谓的命运。十年前的一次决策或是无动作很可能就导致了现在的决策和未来的结果,一环扣一环。这也昭示了可怕的推论,现在的你做的一切决定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你,所能做的选择。哪怕你认为现在出现投资窗口了,但是十年前的你已经把这个机会消耗掉了,或者说剔除了。
再高明的投资模型,还不如最基本的常识。当然,这也是一句废话,常识在投资的具体作用怎么评判没有标准,你很难说喝水重要还是会赚钱重要,所以别纠结这句话的具体分析。只是强调常识的重要,有时候甚至都很难解释的清楚投资的具体原因。常识不是说经济学的常识,包括宇宙,天文地理,社会民生,日常生活,心理,组织,历史周期,发展规律,舆论传播,政策分析,时局判断。所谓的结果判断,应该是基于所有的因素综合考量的,投资远远大于经济学范畴,选择游泳而不是去跑步也是一种投资选择。
上面第二条说了,所有的理论在事实破灭的前一刻都成立,几百上千年的逻辑也一样,有不变的,但也一定有变的。不变的东西,或者变的很慢的东西,比如人性,几百万年的进化相对于几十年的生命就是几乎不变的;比如物理定律,也几乎是不变的,但每隔几十年,就有新的技术,新的发现,理论也在更新,以前我们认为宇宙是四维的,现在认为宇宙是十一维的;比如社会形态,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现代的各种制度,各个地区也有保留部分历史传统,多种形态并存;比如传播形式,文字的传播把人类文明推进一大步,到现代的电子信息,然后最近的区块链技术,量子通信技术,既有本质上的相同,又有原理上的不同。同时还要注意,社会的剧烈变化对原本几乎不变的人性也产生深远影响,人的思想文化,道德范式,生活模式也跟着剧烈变化,当然人的骨子里还是几乎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天天讲一样的东西,几千年的规律你可以重复的讲没问题,但是更要看到变化的东西。这两个是对立统一的,不变的和变化的你都要研究透了。
看的懂,研究透了,预见到了,然后你还要执行吧。一执行就南辕北辙,一看结果就说我因为什么,早知道我就怎样。你最应该有的想法是,在我的人生中能让我有这次教训,我应该好好去体会消化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我一样能够遇到这样错失机会的教训,因为大部分人可能连遇见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都没有。真的要庆幸自己活在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遇见逆天改命的机会的时代,如果你没有这种感受的话,那么这种机会再多你也见不到,因为你连触觉都没有。其实成功也是一个概率学,一定要深刻的理解这句话。你创造的机会,或者说你为自己遇见机会的概率增加了,你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了。
股市对人的心理的冲击,可能远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几个一定会发生的情况,你涨大盘不涨,容易膨胀;你横盘其他人有涨有跌,容易空虚;你跌其他人猛涨,每天总有涨停板的,容易烦躁;客观上来说,人类的底层生物学是由情绪主导的,或者说由激素调节的。所以客观上来说,任何一个人都会被影响,只要他是一个人。所以炒股只能用一点钱,在自己看来不多的钱,波动起来也无伤大雅,否则就像海盗船摇来摇去,迟早玩死自己。不加多点仓去玩,就没有感觉,收益太少没意思,改变不了你的人生,仓位太多情绪又受影响,矛盾。一条几万吨的大船很难转弯,每次出海都要详细的规划,担心补给运输。一条几百吨的小船,可以在各种小河道进出,很容易掉头,但是去风浪大的地方就不如大船,装载的效率也不如大船。
上面说的膨胀、空虚、烦躁,再延申一下,懊恼、嫉妒、仇恨、悔恨、抓狂,这些是形容一个疯子的词汇。如果反过来,代入一个炒股高手,延申一下,淡漠、麻木、冷血、凶狠、心狠手辣,这仿佛是形容一个特殊职业的。所以炒股这行业真的不是一般人干的,炒的好或不好都麻烦。当然,生而为人一定要有感情,要有激情,要有热爱的东西,不然跟死人没区别,所以我上面说了要等待,等待就需要热情,没热情谁能等这么久,也需要冷静的头脑,不冷静的人一点风吹草动就出手了。
我加的自选里,昨天一个涨停,今天一个跌停。虽然我没有买,但是让我想起当年明月一句话,“这里的可怖之处在于,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这些股票的行情都是真实发生的,也就是说,有人可能在昨天结束前买了,今天就跌停。虽然这事跟我没关系,但人如果不能从别人的经验里吸取教训,那就只能自己走一遭。
所有的股票,特别是好的股票,都一定是有泡沫的。股票的目的就是要制造一点泡沫,这里不是指造假或者用什么见不得的手段,而是一种商业逻辑的正常运行规律。好的东西可以吹超大的泡泡不爆,垃圾的随便吹一下就爆炸了,任何事情都要具体分析。
上面说了,所有的理论在事实破灭的前一刻都成立,所以发生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只是现在还没发生。下一秒别的地方打仗了,宣布一个政策,两个企业发生激烈的竞争,技术被别的企业学去了,核心人员出事了,都有可能。从理论来说,你买的股票就应该承担这个企业关联所有事情发生的所有后果的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