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郑重声明:本文参加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儿时,是在乡间长大的。

而在乡间,整个腊月只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备年,而真真地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天后,就正式进入忙年了。

主妇们包了头巾,将家里上上下下都扫一遍,那时窗子不是现在的玻璃窗,是小格子那种糊麻纸的,扫完家后,还在就着劲,火上支一个铁锅,搅上几碗面糊,将旧麻纸撕了,然后全家人齐上阵,将新麻纸糊上。

这时就体现媳妇巧手的时候了,等所有的窗户都糊好了之后,得空就开始剪花纸,各式各样的,有的是自己动手画的,有的是滕了别人花样,还有更高端将镂空的花纸,放在油灯下或蜡烛下熏过,剪出了熏过的边来,那样的话贴上去总是引起左邻右舍的热望。

户主们也到了忙的段位,村头有一处豆腐坊,也爆满了,这边石磨转呀转,一刻也不停磨着豆子,那边大火开着,热腾腾的豆浆煮着,卤水浇灌着,笼布在那儿平铺着,到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放在槽子里定型压着。

那时年纪小,也特爱凑热闹,每到轮到自家点豆腐时,一大早就守在那儿,或捧个碗热热地喝着豆浆,或等着工序完了清理时,就从锅底刮了煮豆腐脑糊巴了皮,一层层刮下来,孩子们就守在跟前接了就了豆浆吃,那是真香,那样的豪至今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对上一年,村里有圈养的猪呀羊的,就被赶出圈,拉到闲置的空地,支起摊子宰杀了,然后人们按各家所需三斤五斤购置。

记得当时,受家庭条件所限,所置办的猪羊肉也有限,就割个一二斤应景过年时吃顿饺子,预留点年后有亲戚们来访,能上桌盘肉菜的量就行了。

但每到那时,母亲常会领我们去便宜点买点猪油,羊油,猪油号了盛在一个大罐子里,油渣渣就成了改善生活的部分,那时巧手的母亲与姥姥会将这点油渣渣变成好几样的美食,可以包成包子,烙饼,可以做成饺子,或者炒菜时搁点,有了荤腥后,菜也又有了别样的香味。

之后,就到年根了,姥姥常常挪动着她裹过的小脚,咚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今天发面,明天揉面,蒸一笼枣馍,蒸一笼祭祀用的供馍,再蒸一些平时食的花卷,忙忙碌碌,就到了年根了。

此时,好像这一腊月的忙也要收尾了,一家人再将床单被罩什么的清洗一番,母亲还顾不上呢,还在厨房里包一屉子黄米油糕,抽空再炸点油豆腐,土豆,宽裕时偶尔也炸点丸子。

姐妹们则洗净双手,将找人撰写的对联贴了,大门口的花联,院门上的大对联,家门上的对联,还有新请的灶马爷像前的对联,家里的身体健康,门外的出门见喜,零零总总小半天过去了。

午饭时,姥姥总会将备得硬菜上一半个,比如饥肠辘辘时,炸油糕,炖一大锅烩菜,菜上披上些烧肉丸子,用炖肉的汤卤了,那叫一个香,也算是犒劳了下一腊月忙碌的人们。

吃过饭后,父亲也没闲着,收罗了一堆柴火,再用模具支起,堆一个大旺火。

这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除夕夜了。

也是一年收官的日子,是验收整整一个腊月成果的时候,以期守望新一年的到来。

有中午的硬菜顶着,通常晚饭吃得比较迟,这功夫,大人们越发忙碌了,将给孩子们置办的新衣服一一拿出来,姥姥拿红布,在衣服里面给每个孩子缝一个红兜,毛毛钱,块块钱放点,口缝实了,要等破五了,就是初五才能花,也坐实了压岁的由头。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后,就快活地三个五个结伴走村串户挣糖,还有零嘴去了,母亲也忙着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小访客,这手抓一把糖,那手抓瓜子花生,碰上亲戚家的孩子,再随点零钱,于是至午夜川流不息的小访客不断。

近午夜时,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声,院子里的旺火也点上了,冲天的火光,意寓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开始了。

那日回家去,一边收拾家,一边与母亲闲话家常,说起小时候,说过年的那些趣事,也惹得母亲七七八八说了许久,父亲耳背,见我们娘俩说到尽兴处,又是说又是笑的,总要问一声,你俩聊啥哩,然后又给他转述一遍。

也感慨,过了那么久,想起来还是那么有意思。

的确,在当下碎片化的时代中,城市人崇尚速度,简约,少了那时传统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和渗透,但是回味无穷,也将这些琐碎讲给孩子们,还有屏前的你。

然后,有了这样的回味,为年味加持了,也拉长了点,觉得悠长悠长的…

作者,薄荷,写作爱好者,擅抒情散文类,希望文字滋养丰盈你我,加持生活的广度和厚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节,对于国人而言具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记的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春节是一场以年为单位的旅行,元月离家腊月归,在外漂...
    有闲者说阅读 4,489评论 0 4
  • 文字:雪人 图片:来网络 一谈过年,我们一定会想起那遥远家乡的父老乡亲,想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想到家乡的饭...
    雾都花儿阅读 5,905评论 10 35
  • 生于陇东,长于陇东,生活于陇东,记忆里每一个年都是在陇东过的。这些年,年越来越淡,越来越被轻视,但记忆里童...
    李0527阅读 6,075评论 7 15
  • 转眼间有该过大年了,思绪又飘到了儿时过年的时候。 记忆最深的是过年从腊月十九开始,那一天是大桥最后一个集会,我们的...
    方飞扬阅读 4,007评论 3 19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诺兰齐阅读 4,86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