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阳明被誉为“心圣”,紧跟孔孟,被后人并称为“三圣”,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一般。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之核心,也是他修炼一生的功夫。

知行合一,知,就是一个良知,行,就是良知一旦发动,践行立及跟上。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克己就是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惑,且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复礼就是还原礼仪、天理,使自己所行合乎天道。克己工夫,全在自律。

因而王阳明悟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源头是“为仁由己”。

万事想与不想,做与不做,皆“由己”。己不动,万事皆休;己动而不克,万事不成仁;己动克己且复礼,天下方能归仁。

自求学以来,所学唯物主义,万物皆存在,很有“格物致知”的味道在内,物格至极致,方能通透。然物透心不透,也是枉然。

而今觉唯“心”为上,心不知,不思,不至,心无所想,何来所为?

明辨是与非,善与恶,良知与人欲,然后克己之心,择"是"而行之,择"善"而扬之,择"良知"而从之。如人人以礼而行,则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归仁。

存天理而去人欲矣!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得“知行合一”,深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与行,相互考印。自以为知,若行而不通,其实不知。

圣人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

《论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者,“克己”也,提炼良知,重功夫也。

为人者,“炫耀”也,博取功名,重效验也。

故王阳明否定朱子“效验”之说。朱熹以为圣人之学“知先行后”,重“知”而轻“行”,以“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求社会一功名以“效验”学问。远离本性,良知隐匿,一人之私凌架于万物之上,失心矣!如洋葱,中空无心,然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所以,知而不行,等于未知!

“知”为“良知”,方能“行之”。

所以《大学》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

大道至简,阳明心学,浓缩为四言: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良知,致良知,心学看来亦不难。而社会大众,人相万千,圣人者无几,究其原因,难在不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5,343评论 0 15
  • 天下万事,不管是人际关系,国内政治,还是国际局势,都是是非分明,黑白分明,清楚得很。说“没有对错”,那都是各有利益...
    华杉2009阅读 2,312评论 3 5
  • 2017-05-21 华杉 天下万事,不管是人际关系,国内政治,还是国际局势,都是是非分明,黑白分明,清楚得很。说...
    郁萍阅读 4,051评论 0 1
  • 分享,习惯 1.打游戏《红色警戒》 7小时! *游戏真的吸引人在于,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不论输赢,都能让你有一种一...
    橘子侠阅读 117评论 0 0
  • 我已不知这人生属于谁… 该怎么走… 世界上的人大多都不喜欢悲伤的情绪 也不乐意抒发这样的情感 太过真实也太过矫情 ...
    笙默阅读 33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