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构成方式

汉字构型的方式

古:

《周礼·保氏》述其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但“六书”的具体内容并没有讲;

郑玄作注,始引郑众说,以“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释之;

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今:

唐兰首创“象形、象意、形声”之“三书”说;

陈梦家对唐说作了批评修正,提出“象形、假借、形声”之新“三书”说;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 易陈说的“象形”为“表意”,立新“三书”为“表意、形声、记音”

表意:是撷取、拟示客观物象,以约简、象征的象形符号及其组合、位置关系来表达字义。

形声:最初的形声字都是由象形的“文”进行音义分工辗转组合而来,后来逐渐发生以既有的表意字、形声字为声符,加形旁递进分化而为新字的做法,

记音:讹变字形的大量出现,且这些字多从表意、形声字形的讹变改写而来。

造字者追求的完美 PK书写者追求的实用

尝试:某些字形的局部作省略式简化

主体:为了书写的简便,人们对原始仿形的“画法”进行了省并改造,导致初步的讹形现象发生

完善:还有一种结构上的省并或省略简化,它们往往能一次性地改造字形,从而掩盖原始构形本义

美化:其一、为了字形的整齐美观和书写的便利;其二、普遍地为那些简单的字形均加饰笔羡画,并有规律地施之于各种式样 相同或相近的字群上面,成为以类相从的美化、图案化改造,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类化”。

汉字演变最基本的要素:

其一、整个汉字的符号体系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以仿形作为惟一的书写方法

其二、较早地进行了必要的字形和书写简化,促使其摆脱客观被动的模拟物象的象形原则,向抽象化、符号化方面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