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一个真相!

到底谁先打谁?

作为一名少儿老师,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两个孩子吵了起来,一个孩子说对方先打他,另一个孩子也说同样的话。两个孩子争执不休。作为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自从中心有了自主招聘权,我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常常会拿这个问题去考前来应聘的老师。

有的老师说,当面责问两个孩子到底谁打谁。有的老师说,单独找孩子谈话,问到底是他先打还是被打。有的老师说问其他同学看谁先打了谁。还有老师说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和性格特点来推测。更有甚者说,抽调监控查明事实真相。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弄清楚后,再让先打人的孩子道歉。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我先来说说我对以上做法的看法。

如果当面责问两个孩子谁先打谁,这好像有点在利用老师的权威,让孩子主动承认,但孩子一般不会承认,不然就不会吵起来了。如果单独找孩子谈话,假设先叫出去的孩子正是先打人的孩子,他可能更不愿意说实话。如果问其他同学,可能会听到片面之词。如果根据平时表现和性格来推测,那纯粹是主观臆断。如果抽调监控,可能只是发现了那个时刻的情形,却忽视了更早之前的起因。

这么说来,这些方法可能都搞不清楚到底谁先打谁了。当然我刚才说的可能也只是极端的情况,说不定孩子很快就承认了。但问题是,即便孩子承认了,或者老师搞清楚了真相,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批评那位先动手的孩子,轻责或者安抚那位后动手的孩子?然后两个孩子就都好了?就能够和好如初了?

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真相意味着什么?表面上是公正,但或许带来的却是伤害。

当面责问,带来的是强权下的屈从。单独谈话,带来的是审讯和猜疑。向其他同学佐证,带来的是第三方同学关系的破裂。根据表现和性格推测,带来的是不信任。抽调监控,带来的是一颗冷漠的心。

所有以上这些弄清真相的解决方式,都是“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我们工作中常常用来解决事务性问题的法宝。但是如果用它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是极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一颗颗脆弱的心,而心,是需要关爱的,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常常会看到,真相弄清楚了,孩子下次还会继续打人,会更自卑,甚至自闭。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类问题呢?

既然“对事不对人”不对,那我们只要做到“对人不对事”就好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

1. 疏导两个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们两个都很委屈。”
2. 肯定他们都是好孩子:“我相信你们都不是故意打对方的。”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打人是不对的,不管谁先谁后都要说对不起。”
4. 给予鼓励:“能够说对不起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孩子。”
5. 明确希望:“握握手,你们以后还是好朋友。”

你可能会问,还是不知道谁先打的谁啊?

真相重要吗?孩子们不会自己解决吗?为什么不能放手去锻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插手剥脱他们成长的机会,甚至给他们带来伤害呢?

信任是最好的解药。相信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相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相不查自明。

这,就是我们学校倡导尊重孩子的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有尝过这样的感觉吗?当你对幸福满怀憧憬,当似乎所有一切都在传达着这样的讯息,而你更满怀憧憬的坚信幸福马上...
    胡杨木兰阅读 257评论 0 3
  • 我们可以从客户的站姿中可以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临床信息。临床上还需要认真询问病史,并通过触诊、步态分析及其他动作评估等...
    厚_德_载_物阅读 614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