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过饭后,孩子去屋里面写作业了,老婆在客厅的椅子上坐着。不经意的说了一句话:“最讨厌XX学校的老师了,总是从手机上布置作业并且还得用手机上传至班级小管家 。”老婆说这话是因为孩子做作业时经常得拿着手机,同时又担心孩子在做作业时不由自主的玩手机 。我听了老婆的话心里觉得不应该对着孩子这样说学校的老师,因为从老婆的话语当中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对学校的老师是有意见的,对学校的一些做法是不支持的。这个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对孩子会产生负能量的东西,我是不赞成老婆的说法的。老师布置作业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求是统一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做作业时玩手机与学校老师用什么方式布置作业或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孩子做作业的习惯是在家庭里长期养成的,习惯的好坏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不大。
高考战神王金战老师曾经写过一本书“优秀的孩子家庭造”,这本书深刻的阐释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对着孩子的面家长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是有鉴别能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中写到“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儿还要小”。这充分说明相信、尊重、重视、理解等因素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的谈话好像被孩子听见了,结果他在屋里说自己就没有看手机之类的话,我赶快和老婆暗示了一下,“嘘”。实际上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不应该在闲谈,更不应该让谈话的声音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当孩子听到家长谈论自己的缺点时就更不应该了(可以谈论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有什么想对孩子说的话可以等到孩子做完作业再进行交流也不迟。而且,如果孩子在做作业时听到父母的谈话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主张相信孩子,包括要相信孩子在做作业时没有玩手机,如果你看到了孩子在玩手机你可以进行批评指正。但是,如果你没有当场看到而仅仅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猜测,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不可取的。父母长期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安排,家长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比如:做作业、洗袜子、铺被子、送碗筷、穿什么衣服、睡觉时间等。只有让孩子亲自做这些事,孩子才会成长,因为“生活即教育”!
过了一段时间,我正在厨房,孩子推门而入说:“爸爸,我觉得咱们吃过晚饭后,就应该各干各的事儿,互相不影响,我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再吹萨克斯;你去看你的书;妈妈去涮牙、洗脸等”。我一听就说“好啊,我们就按照你说的办”。那一刻,我感觉孩子挺懂事的。
通过孩子的话,说明孩子还是有时间观念的,是会把自己的事情合理安排好的。相信孩子,孩子就会成长的很快,就会有无穷的向上的动力,父母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泰戈尔说:“不是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你相信了孩子,孩子才有希望;不是孩子有了责任,你才放手,而是你放手了,孩子才有责任;不是孩子听话了,你才尊重孩子,而是你尊重孩子了,孩子才听话;不是孩子长大了,你才信任孩子,而是你信任孩子了,孩子才长大;不是孩子优秀了,你才接纳孩子,而是你接纳孩子了,孩子才优秀;不是孩子幸福了,你才幸福,而是你幸福了,孩子才能获得幸福;不是孩子可爱了,你才爱孩子,而是你爱孩子了,孩子才显得可爱。”
“相信”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你相信什么,便会成为什么。相信孩子,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思想,更是父母的教育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