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科学智慧教子】(王金翠)
恋爱的孩子更需要沟通。
任何一个恋爱中的孩子更渴望沟通,需要倾诉,之所以恋爱中的孩子大多封闭自己,不愿意多说,仅仅是因为害怕说了之后的后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恋爱就像对待洪水猛兽一般,往往把孩子和自己对立起来。既然对立,那就是敌人,那孩子就有理由不接受父母的一切建议。所以,拥有客观的态度才能让孩子冷静下来和我们沟通,报之以和他们站在一边的信任感才能让他们接受我们的建议。让孩子坦然告诉我们一切,远比什么都不说要好,而这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态度。
3
爆破公司成功接30万烟囱爆破的活儿,以3万转包给一个包工头,包工头转手3000包给一个农民工,农民工用300元买一个千斤顶……搞定!很多问题本来都可以很简单……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4
我听完先诚诚恳恳地表示了一下道歉。我是这么说的:对不起,耽误你的个性表达了。不过您愿意听一个关于情绪管理的故事吗?
她是聪明人,听见我这么说好像知道我有玄机,就说:愿闻其详
中国人对情绪管理的最高评价是“喜怒不形于色”,《三国演义》里评价刘备用的就是这个词
如果用像这位同学这种文艺青年的话形容,刘备就是一个假面人
但是人家刘备诚诚恳恳地扮演着自己的枭雄角色,认真磨炼自己的演技,没有一点出位
因为他搞的是权力斗争,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单纯靠能力,会没命的。
情绪管理极好的人,能把拳头塞进嘴里去。
成年人对事对人的判断,不应该是友谊或者交情,而是利益。
你如果想要维护和谁的友谊,最好的办法是维护好他的利益,跟他一起赚钱,而不是去搜刮他,盘剥他,占人家便宜。
当你开始伤害一个人,就不要拿他当朋友了,不然你就会缩手缩脚。
职场上,应该尽可能隐藏自己的意图,等着对方犯错误。
前面我们讲婚姻和两性关系时候提到过,跟前任相比,你跟现任的关系才是关键。
人有亲疏远近,如果你对一个远人比近人好,近人就会心生疑惑和惶恐。
理解情绪:理解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能力(悲伤和愤怒的区别,为什么有人哭有人笑)。
管理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5
传播扭曲效应:
信息传播的链条越长,信息越失真,信息越传越“扭曲”
在一节小学的听说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做了这样一个传话游戏:以10个同学为一组,一排人站好,戴上隔音耳机,从左至右传达一段话,只有正在进行交流的两个人才能取下耳机,其他人都只能通过前一位的转达才能知道话的内容。
哪一组最后说出的话与原文最相近,就胜出。老师将比赛规则公布完毕之后,就将传话的句子告诉了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后,第一个人说的是“给我来一份紫菜蛋花汤”。结果,第十个同学那说出来的却是“我要一颗子弹,不要蛋花汤”。顿时,全班捧腹大笑。
这虽然是课堂上为了活跃气氛,让大学放松的一个小游戏,却反映出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传播规律: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失真,不能轻易听信谣言。
一个人听到别人说的话之后,在向其他人转述的时候,往往不能完全理解讲话人的用意,而是加进了自己主观上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如果两个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对立时,他往往会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将原话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利益取向或者立场。特别是当一个人不熟悉说话人或者说话人用对方不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说话信息的失真性就越大。
第一,口头传播中的不准确性。在人们平时的交际中,大多使用口语。但是口头语言是稍纵即逝的,无法像书面语一样,有纸质或电子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口语的传播更多的是要靠接受者去理解。这就免不了会影响口头传播的准确性。
第二,传播的感情色彩。传播者喜欢一个人,就会在说话的过程中添加对其有益的信息,或者夸大已经存在的对其有益的信息。若讨厌一个人,则有意夸张对他有害的信息。
第三,人性中的共性。有很多人喜欢夸张,爱传播耸人听闻的消息,寻求刺激。在传播中,夸张的表情与语言更能刺激别人,以达到自我宣泄与自我实现。
第四,人们往往喜欢把不确切的东西,无从查证的信息,加上个人的想象,以增强其可信度。三人成市虎,便是这个道理。
在了解了这个效应之后,我们就要尽量不受小道消息、被扭曲的消息的干扰,避免受传播扭曲效应的左右。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要学会分析判断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