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市沟”里欢乐多

儿时的记忆中有一块圣地,那就是家乡村庄里远近闻名的“驴市沟”。

七十年代末期,乡镇政府划出来这块地方专门用于交易驴马之类的牲口,到了八十年代,急于致富的人民群众就自发地把这里变成了农产品交易大集。“驴市沟”的地势很低,东西两侧都是住家的崖头。“驴市沟”从南往北大约延伸一里多路,最南头位于邵家崖头的最西侧,最北头就是当时相当红火的相州饭店。

就在这一里多路的地盘上,承载了我儿时数也数不清的快乐。

每逢农历的“二”“七”日,发财心切的买卖人早早地来到“驴市沟”,抢占个好的位置,等着买卖开张。

最北头的相州饭店一定是开业最早的,天还不亮,俺妈就到了饭店门口帮着炸油条。大多数来赶集的庄户人都是自己带点吃的,不舍得花钱来饭店吃饭。有一部分发了点小财的买卖人挺会享受,来饭店点上一碗豆浆、几根油条,再来块红豆腐乳,吃得满嘴油汪汪,故意擦不干净,恨不得让集市上的人都看到了才好。

天色渐亮,来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儿时的我最喜欢凑热闹,哪里声音大就去哪里瞧瞧。卖糖葫芦和卖姜糖的最吸引孩子,被大家团团地围着,想必吃一口甜甜的糖是孩子们味蕾的本能吧。循着声来到了拨浪鼓的小摊,拨浪鼓“嘣嘣”敲得响亮,由泥巴和猪皮做的布老虎“吱吱”叫着,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小玩意。

要论人气最旺的小摊,那还是卖耗子药的。卖耗子药的嘴皮子相当溜,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朗朗上口自带押韵,“前两集我没来,耗子惯得上锅台,你不买我不买,耗子在家谈恋爱;上你的炕、爬你的床,咬坏了你的’的确良’”,简直是免费的单口相声,听上半天也不觉得烦。

顺着人流走着走着,遇到了卖瓜果的同村邻居,我刚要扭头就跑,邻居大娘一把拉住我,硬是塞给一根梢瓜,刚还给了她,又追着塞过来,不要还真不行,只能拿回了家。

这里逛逛,那里瞧瞧,兜里揣着两毛钱,啥也不舍得买,过过眼瘾也就心满意足了。

顺着邵家崖头回到了姥娘家,刚进大门口,一眼就看到了几个娇艳欲滴魂牵梦萦的红草莓。前面赶了好几个集了,红草莓一直是我心念念的神圣水果,那时的草莓很稀缺,价格可不便宜,大人们都不舍得花钱来买,不知道姥娘为何舍得买这异常稀罕的水果?莫非是卖了地里种的东西,发了笔小财?

一年到头,“驴市沟”里最热闹的当属腊月二十二大集了,乡亲们辛苦了一整年,兜里都有余钱,忙着采买各种年货,准备过大年是年度重头戏。对于我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到鞭炮摊看人家放鞭炮。鞭炮摊的摊主个个嗓音响亮,拿根长竹竿,挑上一挂鞭炮,四面八方先吆喝一会,等攒够了人气,才点上鞭炮,鞭炮“噼噼啪啪”地响起来,摊主面无惧色大义凛然,让我想了黄继光堵枪眼。最震撼的鞭炮当属“盒子炮”,“盒子炮”燃烧速度慢,快要落地时才爆炸,发出来震耳欲聋的“砰砰”声,震得地面上尘土飞扬。

鞭炮一停下来,孩子们赶紧跑过去抢那些没有爆炸的炮仗。攒起来的炮仗,剥开了皮,把火药装到小瓶里,链条做的火柴枪就有了充足的弹药,为整个寒假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寒假玩得快乐了,对新的一年就有了诸多的期盼。

牵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房屋、树木、田野和道路都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之中,整个小镇似乎披上了金色的霓裳羽衣,这个...
    丝雨禅心阅读 9,220评论 0 4
  • 文章为原创,在简书首发,文责作者自负。 听爷爷说要到城里去卖土豆,我磨缠了几天,爷爷就是不答应带我去。这让我很伤心...
    亚宁阅读 11,690评论 74 456
  • 村名的来历 根据有关村名的分析,村名的取得,有的是按最先立村居住人家姓氏所取,有的是按村子的位置地形而取,如李家坪...
    晋北文化阅读 5,123评论 0 3
  • 出陕向西南 大西安的雾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并不关心,只是哮喘犯的厉害,医院来回去了几次,却没有好的...
    蒋晓东_e215阅读 4,533评论 0 0
  • 01 我叫阿秀,18岁便许配给了斜情屯比我大一岁的阿宝。 阿宝五岁丧父,六岁母嫁。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亲身边撒娇,...
    胡光星阅读 5,328评论 3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