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之友谊的厚度

    小时候一直想做个大侠,一琴一剑,羽扇冠巾,一骑白马,行侠仗义,周游天下。时而出入庙堂,时而栖息江湖,断天下难断之事,赚四海五湖美名。居庙堂之高则交于名士,栖江湖之远则谈笑于鸿儒。人生若如此,岂不快哉悠哉?

  青少年时,竹林七贤的友谊,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高质量的友谊,穿越生死,无关风月。他们之间的交往简单到了极致,所有的社会身份全部消失,吸引对方的就是你的精神,大家接受你了,就习惯接受最自然的你。若你发生了变化,多了雕琢的痕迹,那么一封绝交信告示天下,从此你不再是朋友,哪怕你已位居万人之上的高位。

   成年后的我,生活虽几度颠沛,但仍然极力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本真,无论是窘困或是闲适时,极力追求并维持一种诗意的存在。交友也开始谨慎,朋友一词不会轻易说出来,与人交往一直保持精神的独立,自由的空间,所以能称之为朋友者,并不多。

   功利性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人们为了某种目的,都热衷于各种交际,周旋于各种各样的圈子,把酒言欢,清风明月,自认为朋友遍天下,可是当有一天,社会身份仅仅回归到你自己时,才发现追逐你的人群已远离你,你开始变回自己。告别喧嚣的生活,虽心生寂寞,可那才是真实的生活。若在此时,还有人依然与你相交,这样的人一定要倍加珍惜。

   高质量的友谊一定是精神的相互吸引,只会发生在独立人格之间,那些总是牺牲自己去迎合你的人,不是可怜之人,则必是可恨之人。试看今日之中国,领导一倒台,首先踩上一脚的,多是平日里极尽迎合他的人。

   精神层面的相互认同,相互独立,允许碰撞,允许不同,于双方而言,交往是自由和愉悦的,这样的状态是产生高质量友谊的土壤,若不如此,则是功利性交往,远非友谊。中华文化对侠义和友谊的描述,是那么的迷人,让多少文人志士心生向往,可社会的商业化进程,让友谊越行越远,远至天边,似乎只存在传说里。

  人类的出路,看来只能是往回走。回到充满人文精神的东周列国,那里有周公旦,老庄和孔孟;回到魏晋风骨的乱世,那里有曹操,刘备和竹林七贤;回到诗意盎然的唐宋时代,和我们握手的有李白,杜甫,苏轼,司马光,王安石。纯粹质朴的友谊,全部盛放在那里,还冒着迷人的香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赏有可以给我穿着让我感觉温暖些。 感赏我有带长裤去呢,这样我在飞机场的时候我可以换长裤啊,这样就感觉温暖多了。 ...
    午夜里的街灯阅读 890评论 0 0
  • 小善缘 在生活中,总有很多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遇,相识,有些人可能一转身就再也不会见到,但是他给你的那份温暖却永...
    水滴羽墨阅读 2,415评论 0 0
  • 昨天,唐山名师讲学团到我区"送课"。语文学科来送课的是唐山国际外国语学校的李凤英老师。认识李凤英,是暑假在网上学习...
    春晓涤生阅读 3,909评论 0 0
  • 问题描述 牛牛在书上看到一种字符串叫做回文串,当一个字符串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读都是一样的,就称这个字符串为回文串。...
    RobotBerry阅读 4,788评论 0 0